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王春雨)全國的人口、土地、資源主要集中在縣級行政區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潛力在於縣域經濟,隨著城鎮化的深入發展,縣域經濟將在較長時期內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賓縣縣委書記、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趙革認為,國家和省應出臺政策“組合拳”扶持縣域經濟,以此支撐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趙革説,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的發達程度,決定國民經濟運行的速度質量,更與縣域內民生改善息息相關。全國65%左右的人口,90%的土地,50%的零售商品購買力,以及大量的森林、礦産資源大多集中在縣級行政區劃,但目前縣域創造的地區生産總值僅佔全國51%,財政收入佔四分之一。縣域經濟的發展程度與所佔有的資源、人口極不相稱,潛力巨大。
欠發達地區發展縣域經濟如何破題?趙革認為,産業項目建設,是開啟縣域經濟發展之門的一把“金鑰匙”,縣域經濟動力、潛力、希望都在産業。拿賓縣來説,以2002年辟建國家級賓西經濟開發區為標誌,走上了産業興縣之路,一批批産業項目為縣域經濟跨越發展提供了持久的內在動力。
對於縣域經濟發展、特別是産業項目建設中出現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同質化傾向明顯的現象,趙革認為,不同地區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發揮優勢,發展特色産業,在全省打造若干個産業項目聚集區,不宜“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縣域經濟發展目前受到土地、資金、環境等制約,破解這些難題,需要縣域自身更加注重産業規劃引領、注重産業層次提升、注重産業質量效益,注重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努力實現産業項目從規模擴張到提質增效的轉型升級。
對國家和省如何支持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趙革認為,一方面,國家應重視對縣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把握縣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幫助破解制約縣域經濟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等方面的障礙,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另一方面,對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重點工業園區,趙革建議,省裏能否考慮在土地指標單列、排放總量全省統籌、下放行政審批權利、降低徵地成本、破解資金瓶頸、改善融資環境、增加直接投入、強化政策激勵等方面出臺政策“組合拳”,大力推動産業項目更好更快發展,使各種生産要素向産業項目傾斜和集聚,以産業項目的大發展引領和支撐全省經濟的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