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及解讀>>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五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9日 09時08分   來源:國研室

    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並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不斷加劇,9月份急劇惡化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明顯顯現並逐步加重。中央科學決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制定實施十大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形成系統完整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經濟增速下滑趨勢迅速扭轉,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

    中國經濟增長為主要經濟體和周邊國家創造了大量需求,為跨國公司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2007—2011年中國的進口增量佔全球進口增量的近1/5。過去五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

    二、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宏觀經濟運行態勢良好

    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增長高於同期全球經濟年均增速。2008—2012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分別增長9.6%、9.2%、10.4%、9.3%和7.8%,同期全球經濟增速分別為2.8%、-0.6%、5.1%、3.8%和3.2%。這五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3%,高於同期全球2.9%和新興經濟體5.5%的增速。

    經濟總量從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綜合國力大幅提升。2008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超過日本,躍居第二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通貨膨脹率遠低於其他新興經濟體。2008—2012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分別為5.9%、-0.7%、3.3%、5.4%和2.6%,同期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物價漲幅分別為9.3%、5.1%、6.1%、7.2%和6.1%。

    城鄉就業持續擴大。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100多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3%以下。

    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初步統計,2012年經常項目順差2138億美元,比2007年減少1394億美元,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10.1%降至2.6%。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1173億美元。

    三、經濟結構優化取得新進展,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內外需結構明顯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07年的82.1%提高到2012年的102.2%。2012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資本形成高1.4個百分點,扭轉了近6年來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低於資本形成的局面。

    糧食産量實現“九連增”。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跨上新臺階,繼糧食産量在2007年恢復到萬億斤後,在高起點上連續增産,2012年糧食總産量達117914億斤,實現了歷史性的“九連增”。其他主要農産品也實現了穩定增長。

    製造業規模躍居全球首位。2010年我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在全球製造業總值中的比例為19.8%,超過美國的19.4%。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紮實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五年來,新增鐵路里程1.97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8951公里;新增公路60.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萬公里;新建機場31個;新增萬噸級港口泊位602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順利推進或建成;水電、風電裝機位居世界第一。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2012年與2007相比,第三産業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4.6%,提高2.7個百分點。2011年服務業就業人數首次超過第一産業,成為吸納就業的第一主體。

    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近五年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均快於東部地區,2012年中、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分別快於東部7.6和6.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快於東部2.5和3.8個百分點;東部地區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增加。2008—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從5.1萬億元增加到11.7萬億元,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分別增長12.5%、13.0%、53.6%、25.4%和5.3%,2012年實現利潤55578億元,比2007年的27155億元增加了一倍。

    四、重要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

    財稅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內外資企業稅制並軌統一,全面完成增值稅轉型,順利推進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改革資源稅制度;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財政預算決算公開特別是“三公經費”公開取得突破性進展。

    金融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部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革並在境內外成功上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擴大。證券、期貨、保險、貨幣、外匯和黃金等市場加快發展。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

    基本經濟制度得到堅持和完善。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制定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及時出臺42項實施細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從2007年的21766億美元升至2012年的38668億美元。從2009年起,我國連續4年穩居全球對外貿易第二大國的位置,成為世界第一齣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

    利用外資結構得到優化,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利用外資連續21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連續3年穩定在1000億美元以上。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由2007年的248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772億美元,覆蓋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躋身對外投資大國。

    國際合作不斷深化。我國在國際組織的份額和投票權上升,成為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合作平臺的重要的參與者。

    五、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

    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08—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8.0%、8.5%、10.9%、11.4%、1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際增長8.4%、9.8%、7.8%、8.4%、9.6%。2010年以來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持續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衣食住行條件明顯改善,旅遊、文化消費大幅增加,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2.1%。五年共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超過1800萬套,棚戶區改造住房1200多萬套。

    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到2012年,基本實現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內的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超過95%。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翻了一番多。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從2007年的2600美元提高到2012年6000多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2008—2012年城鎮化率分別為46.99%、48.34%、49.95%、51.27%、52.6%,2011年開始超過50%,實現了城鄉結構的歷史性變化。

    六、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協調增強

    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2012年全國財政性教育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全面實現城鄉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國家助學制度不斷完善,各類教育事業全面快速發展,國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載人航天、月球探測、載人深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入列。2012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240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1.97%。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在全國人民的支持參與下,2008年成功舉辦了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2010年舉辦了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

    奪取抗擊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後恢復重建重大勝利。2008年5月12日汶川芮氏8級特大地震發生後,迅速組織了我國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活動。通過採取全國對口支援等措施,到2010年9月底,三年恢復重建任務在兩年內基本完成。我們還取得了玉樹強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的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