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提出,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涉及跨境貨物和服務貿易、資本及各類金融資産的流動和交易、外匯儲備資産規模和結構的變動。國際收支平衡是指包括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和金融交易在內的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這是我國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之一,是保持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和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標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年來,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高。我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齣口大國,進口額居世界第二位。我國連續多年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五年來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528億美元,規模居全球第二位。對外投資也快速發展,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從2007年的248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2億美元,年均增長25.5%。我國一直保持貿易順差國的地位,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去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3116億美元,多年來保持全球第一。影響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表現為國際收支順差較大和外匯儲備過快增長。這既反映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競爭力逐步提高,也帶來了人民幣升值壓力、貿易摩擦增多和國內資源更多流向國外等問題,進而造成國內資金充裕、投資過快增長和資産價格膨脹,對物價穩定形成潛在壓力,使貨幣政策運用面臨不少困難。
近年來,國家在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採取了包括擴大進口、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逐步擴大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經常項目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2007年的10.1%下降到2012年的2.6%。2012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經常項目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貨物貿易順差雖然擴大為2311億美元,但服務貿易和收益項目逆差擴大、經常轉移順差減少,經常項目總順差2138億美元,同比僅增長6%,與同期國內生産總值之比為2.6%,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資本和金融項目呈現凈流出,逆差為1173億美元,而上年為順差1861億美元。外匯儲備增長大幅放緩,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産僅增加987億美元,同比少增74%。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進一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需要採取幾方面的措施:一是堅持進出口並重,保持進出口貿易基本平衡,在促進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二是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保持利用外資合理增長、注重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的同時,積極“走出去”對外投資。三是堅持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不斷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四是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完善應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衝擊的政策預案,堅決防範國際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