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家寶總理在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這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十分重要,應當深入學習,認真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2013年,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轉變發展的指導思想,切實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的全過程,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重點抓好工業、交通、建築、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抓緊完善標準、制度和法規體系,採取切實的防治污染措施,下決心解決好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維護人民健康,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2013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強節能減排。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進一步形成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一是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節能減排,鼓勵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快脫硫脫硝、生活垃圾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抓好公共機構、交通運輸、建築、商業民用等領域節能減排。2013年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6%、82%,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1億噸。搞好用能管理,抓緊落實年度能源消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指標。二是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鼓勵支持重點企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發展綠色礦産,推進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啟動第二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三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節能發電調度、能效標識、節能産品認證和節能産品政府採購制度。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産品。四是繼續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第二,優化能源結構。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的方針,調整優化能源結構,著力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産業體系。一是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安全高效煤礦,有序開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液體燃料和煤基多聯産研發示範,穩步推進産業化發展。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穩定國內石油産量,促進天然氣産量快速增長,推進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發展清潔高效、大容量燃煤機組,優先發展大中城市、工業園區熱電聯産機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電站和煤矸石等綜合利用電站。二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重點推進西南地區大型水電站建設,因地制宜開發中小河流水能資源,科學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加強並網配套工程建設,有效發展風電。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新能源。啟動國內光伏市場,促進光伏産業擺脫困境。促進分佈式能源系統的推廣應用。三是加強能源基地建設。建設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和新疆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轉化水平,減少一次能源大規模長距離輸送壓力。四是加強能源運輸通道建設。加快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國內油氣主幹管網。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第三,搞好生態保護。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修復為主,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一是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增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以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和南方丘陵山地帶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為骨架,以其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要支撐,以點狀分佈的國家禁止開發區域為重要組成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二是強化生態保護與治理。深入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在生態脆弱地區適當擴大退耕還林規模,提高補助標準。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重點流域和區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搞好森林草原管護,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償獎勵機制。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監管,提高管護水平。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力度,有效防範物種資源喪失與流失,積極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第四,增強環境保護工作力度。一是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2013年與2012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2%,氨氮排放量減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3%。要認真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嚴格考核各地年度總量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結果向社會公佈。推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預算管理制度,嚴控污染物新增量。二是著力解決關係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和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繼續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加大連片整治力度,有效遏制城市和工業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努力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三是加強PM2.5監測、信息發佈與綜合治理。認真總結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工作,確保第一階段74個城市496個監測點位穩定運行。2013年要進一步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空氣質量聯動監測,在113個環保重點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開展包括PM2.5在內的6項指標監測。制定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二階段監測實施方案,在12月底前對外發佈監測數據。四是深化重點流域污染綜合防治。對重點流域優先控制單元分類制定綜合治理方案,採取“集中支持”、“一湖一策”等政策措施,優先保護水質較好的控制單元。加強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推動地級以上城市定期發佈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嚴格化學品環境管理,加強主要行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污染防治。強化鉻渣等危險廢物重點源管理,推進電子廢物污染防治,實行全過程監管。
第五,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一是組織制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總體戰略,發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二是落實《“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繼續組織實施5省8市低碳試點工作方案,啟動第二批國家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鼓勵國家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開展低碳試驗試點,開展低碳産業試驗園區、低碳社區、低碳商業試點,研究提出相應的建設規範和評價標準。三是穩步開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推出經國家備案的自願減排項目、交易産品、交易平臺和第二方審定與核證機構,促進自願交易市場公開、公正和公平,鼓勵更多企業參與自願減排交易。繼續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為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積累經驗。四是建設性參與國際談判。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建設性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五是廣泛開展政策對話和國際合作。繼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對話交流與合作,擴大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以大國雙邊為重點,以多邊合作為紐帶,以南南合作為突破,構建國際合作平臺,支持各地方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對外合作的參與力度,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第六,搞好相應制度安排。實施鼓勵分佈式能源建設、餘熱余壓發電上網和煤層氣入網的政策。研究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開展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試點。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今年要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