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區域發展目標更加明確,戰略格局日益清晰,政策體系逐步完善,保障措施切實有效,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區、經濟帶和增長極,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呈現出你追我趕、生機勃發、良性互動的可喜局面。
(一)制定出臺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五年來,西部大開發紮實推進。編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呼包銀榆經濟區發展規劃》,《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規劃》,《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規劃》等一批西部地區重要規劃,研究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我國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若干意見》,《蘭州新區建設指導意見》等推動西部省區發展的重要文件。同時,組織編制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目錄》,支持廣西桂東、重慶沿江、寧夏銀川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五年累計新開工95項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2.4萬億元。
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步伐加快。制定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批准實施了《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2012—2020年)》,《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等。著力完善現代産業體系,研究制定了《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指導意見》。中央預算內投資分離設立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資金,推動裝備製造、原材料、汽車、農産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産業升級。為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制定了《東北地區旅遊業發展規劃》、《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為加快推進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出臺了《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分三批界定69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累計下達財政專項轉移支付資金463億元。統籌規劃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在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中,設立資源型城市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産業專項資金,累計支持項目212個。為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編制完成《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並由中俄兩國元首共同批准;有序推進黑瞎子島保護與開發開放;批准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推動東北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取得重要進展。制定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中原經濟區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發展規劃。出臺了《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一系列專項政策,貫徹落實承接産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和促進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三基地、一樞紐”建設,糧食、能源原材料、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産業基地生産能力和實力進一步增強。積極支持中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改造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為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批復了《關於武漢城市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關於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正式設立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0年山西省成為全國三個循環經濟統計試點省之一。
東部地區繼續率先發展。制定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總體發展規劃》,《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等。印發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産業優化升級加快。
隨著一系列促進區域發展重要文件、重大規劃和重點方案的制定出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版圖進一步細化,中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增強,特色優勢産業加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社會事業和民生建設改善,內陸開放、沿邊開放呈現新局面。
(二)建立一批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功能區。功能區是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先遣隊”,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幾年來,中央選擇適宜地區對關係改革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進行超前探索。主要有: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經濟特區加快發展重慶兩江新區、舟山群島新區、蘭州新區、廣州南沙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啟動實施。實踐表明,功能區是地方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三)區域合作水平全面躍升。區域合作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徑。在國家區域政策引導下,五年來區域合作廣度深度不斷拓展,區域間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商品要素流動便捷順暢,市場配置資源機制日臻完善,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和國際産業轉移加快,重點地區一體化進程邁出實質性步伐。區域間經濟技術合作蓬勃開展,強強聯合、強弱合作推動各地比較優勢得到發揮。在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科技創新、市場體系、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實現聯動發展;在京津冀地區,戰略規劃、産業發展、政策法規等領域溝通和銜接不斷加強。為推進區域合作,國務院出臺了《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的指導意見》,相繼批准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湖南湘南、湖北荊州、廣西桂東、重慶沿江、寧夏銀川、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等區域合作平臺,從戰略全局上進一步開拓了各地發展空間。
(四)主體功能區戰略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重要舉措。2010年12月21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主體功能區定位更加清晰。按照國務院部署,有關部門抓緊協調製定相關配套政策,開展研究試點,具體落實規劃。近兩年來,積極推進省級主體功能區建設,研究提出未來省級行政區國土空間開發的原則、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確立各省科學開發國土空間的行動綱領和遠景藍圖。目前,已有黑龍江、廣東、甘肅、湖南、廣西、天津等十多個省區市的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陸續出臺,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體系初步形成。
(五)重視發展海洋經濟達到空前高度。為推動落實國家海洋發展戰略,促進海洋經濟做大做強。在宏觀層面,2008年出臺了我國第一部指導海洋事業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對海洋事業和海洋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推動出臺了《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從2009年起,將全國圍填海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體系,對圍填海實施計劃管理,促進海洋開發走向規範有序。在操作層面,從2010年開始,啟動了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組織編制了山東、浙江、廣東、福建海洋經濟發展試點規劃和方案,推動設立了國家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功能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這些具有開創意義的戰略舉措,推動國家區域發展從陸域延伸到海域,使我國建設海洋強國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六)扶貧開發方式實現重大轉變。扶貧開發是促進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縮小地區差距的重要途徑。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五年來,堅持推動扶貧開發與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相結合,不斷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實現了扶貧開發規劃思路和操作方式的重大轉變。一是把扶貧開發作為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的重要內容,把扶貧項目安排與重點工程、民生改善有機結合起來。二是立足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扶貧開發思路與政策,致力於推動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加快脫貧。五年來,中央相繼制定出臺了支持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整體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了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發展的文件,編制出臺了若干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扶貧攻堅與區域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了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的力度。面對新的形勢,中央還先後召開了新疆、西藏工作座談會,專門研究制定了全方位支持新疆、西藏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大對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藏區的工作力度。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地區團結和邊疆地區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