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及解讀>>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扶貧開發取得哪些新成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9日 09時42分   來源:國研室

    本屆政府的五年,是新世紀我國扶貧開發承上啟下的五年,也是扶貧開發深入推進、扶貧成效不斷顯現的五年。五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消除貧困,抓住國家綜合實力大幅躍升、改善民生成為重要政策取向的有利時機,採取了一系列加大扶貧力度的重大舉措,既全面完成了本世紀頭十年扶貧開發的各項任務,又實現了新十年扶貧開發的良好開局。農村扶貧開發新的巨大成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農村貧困人口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這是農村扶貧開發最突出的成就,也是對人類減貧事業最大的貢獻。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全國大規模農村扶貧開發,其目標就是要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經過這五年的努力,這一目標已經基本實現。按照2009年1196元的扶貧標準計算,農村貧困人口已從2002年的8645萬人減少到2010年的2688萬人,佔農村人口的比重已從2002年的9.2%下降到2010年的2.8%。目前這個標準對應的貧困人口數量已經穩定減少到2000萬人以下。按照2011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格)的扶貧標準計算,2012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9899萬人,比2011年減少2339萬人。與此同時,國家在農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農村“五保”供養辦法,在所有縣級行政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即便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弱、孤、寡、殘農村居民,其基本生活也有了兜底式保障。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1.2億多農民領取養老金,農村低保覆蓋5340.9萬人,549.5萬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第二,貧困地區與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差距不斷縮小。這是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增強的重要標誌,也是新階段扶貧開發最鮮明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一是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7—2011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從6850元增加到11847元、年均增長14.68%(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地方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從670億元增加到1448億元、年均增長21.25%,增幅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和生活水平提高幅度都超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2007—2011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278元增加到3985元,年均增長14.3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41個百分點;人均消費支出從1931元增加到3453元,年均增長15.6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83個百分點;恩格爾系數從0.508下降到0.477,比全國平均水平多下降0.4個百分點。三是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已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到2011年底,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7至15歲學齡兒童在校率將近98%,青壯年文盲率低於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有病能及時就醫的人口比重達到94%,鄉鄉建有衛生院,有衛生室的行政村比重達到83%。這些主要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都相差不大。

    第三,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生態環境,貧困地區農村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自然村通公路比例達到89.9%、通電比例達到98.5%、通電話比例達到96.3%、能接收電視節目的比例達到95.4%,農村飲用自來水、深水井農戶比重從2007年的56.6%增加到63.5%,農戶人均住房面積從2007年的23.1平方米增加到27.7平方米,使用水沖式廁所比重從2007年的3.8%提高到10.2%。在生態環境改善方面,從2002年到2011年,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累計實施退耕還林16136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5484萬畝,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0652萬畝;飲用水水源受污染的農戶比例從15.5%下降到5%,獲取燃料困難的農戶比例從45%下降到28.9%,貧困地區生態惡化和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第四,國家扶貧開發戰略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這既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創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扶貧開發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政策取向更為明確。堅持提高發展的包容性,不斷加大扶貧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從2002年的12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47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從106億元增加到332億元。根據價格變動情況調整扶貧具體標準,並在2008年和2011年兩次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把1.2億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國家扶貧政策覆蓋範圍。同時,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率先在貧困地區實行,各項民生舉措向貧困人口傾斜,在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中把扶貧開發作為重要內容。二是解決溫飽、消除貧困的制度框架更加健全。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創造性地實施兩輪驅動戰略,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對扶貧對象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構建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實施全方位扶貧戰略,增強扶貧合力。三是增強扶貧開發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堅持突出重點,對10多萬個貧困村實施了整村推進,對840萬貧困人口實施了扶貧移民搬遷,對700多萬貧困家庭勞動力進行了就業、創業能力培訓。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和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指導,加大力度實施新世紀第一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精心制定和順利實施第二個十年扶貧開發綱要。確定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建立跨行政區域扶貧工作的組織協調機制。目前,按11個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十二五”支持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項目規劃方案、“十二五”支持新疆自治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和四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項目規劃方案都已全部啟動實施。

    總之,本屆政府的五年,是我國扶貧開發力度最大、貧困人口得實惠最多、貧困地區發展形勢最好的五年。經過多年特別是近五年來的努力和探索,不僅基本解決了貧困人口的生存和溫飽問題,顯著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而且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以經濟發展為帶動力量、以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為根本途徑,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與農民主體作用相結合,普惠性政策與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銜接的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