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及解讀>> 對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推進農業現代化有哪些新舉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9日 09時43分   來源:國研室

    近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放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和突出亮點。但農業現代化滯後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點難點仍然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此,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政策措施,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 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力度。中央強調,適應農業進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風險發展時期的客觀要求,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要在穩定完善強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礎上,著力構建“三農”投入穩定增長長效機制,確保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投入13799億元,比2012年增長114%。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中央明確提出要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強監管的要求,加快完善主産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辦法,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主産區財力逐步達到全國或全省平均水平。同時,不斷強化農業補貼政策,新增補貼向主産區和優勢産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産經營主體傾斜;繼續增加産糧(油)大縣獎勵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研究制定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獎勵政策;完善畜牧業生産扶持政策,落實遠洋漁業補貼及稅收減免政策;啟動和擴大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以獎代補、農機以舊換新、種糧大戶補貼、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緩施肥料使用補助等試點。

    (二) 加強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建設。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為首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全面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一是穩定發展農業生産。毫不放鬆糧食生産,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産行動,著力加強800個産糧大縣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東北四省節水增糧行動、糧食豐産科技工程。組織開展增産模式攻關,集成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技術,擴大糧棉油糖高産創建規模、在重點産區實行整建制推進。加大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力度,抓好蔬菜均衡生産供應,防止生豬生産大幅波動,推進奶牛健康養殖,加大力度發展市場緊缺的牛羊肉生産,建立動物防疫責任體系。二是大力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落實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産田改造。加快落實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排灌工程運行管理費用財政適當補助的政策,大規模開展水利特別是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大規模開展林業、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工程建設。啟動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繼續實施種業發展重點科技專項,加快農業機械關鍵部件、高效安全肥料農藥研發,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應用能力。三是著力改善農産品流通和市場調控。統籌規劃農産品市場流通網絡佈局,加強重要農産品集散地、優勢農産品産地市場建設,逐步形成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農産品價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啟動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示範區建設,支持供銷合作社、大型商貿集團、郵政系統開展農産品流通。繼續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優化大宗農産品儲備品種結構和區域佈局,完善糧棉油進口轉儲制度,建立省級棉花儲備制度。

    (三) 創新農業生産經營組織。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尊重和保障農戶生産經營主體地位,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組織,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抓緊研究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具體形式,紮實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等工作,使農村土地産權更加清晰、農戶對土地的用益物權真正落實。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民採取互利互換等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準入和監管制度。按照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要求,引導農戶採取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生産要素,通過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提高集約經營水平。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加快培育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加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力度。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增加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擴大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完善合作社稅收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合作社以産品和産業為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增加扶持農業産業化資金,讓農戶更多分享加工和流通過程中的增值收益。

    (四) 積極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堅持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的方向,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機構作用,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産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繼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建立補助經費與服務績效挂鉤的激勵機制,改善農業技術推廣條件。支持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面向農村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加強鄉鎮或小流域水利、基層林業公共服務機構和抗旱服務組織、防汛機動搶險隊伍建設,加快推進農村氣象信息服務和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與能力建設。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農民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涉農企業等發揮經營性服務的生力軍作用。採取政府訂購、定向委託、獎勵補助等方式,引導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公益性服務。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培育涉農仲介服務組織,對符合農業經營性服務業務免徵營業稅。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鼓勵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發展專家大院、院縣共建、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等服務模式,促進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到田到戶。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縣創建,整合資源建設鄉村綜合服務社和服務中心。啟動金農工程二期,推動國家農村信息化試點省建設,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