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及解讀>>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對外開放取得哪些新的成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9日 10時24分   來源:國研室

    2008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重創全球經濟,世界各大經濟體經濟增長普遍減速,全球貿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各種風險不斷暴露。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著力完善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協調發展,對外開放在逆勢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我國的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07年的2.18萬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8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2.2%,比同期世界貿易增速高5.4個百分點,世界排名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其中出口達到2.05億美元,年均增長10.9%,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份額由8.8%提升至11%左右。進口1.82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3.7%,由全球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服務貿易從2007年的2500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700億美元,年均增長13.4%,從世界第六位升至第四位。其中服務外包年均增長50%左右,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承接國。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工業製成品在總出口中的比重達到95%,遠高於全球65%的平均水平,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和資本品出口所佔比重分別達到57.6%、29.3%和30.4%,汽車、船舶出口增長了1.6倍。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産品出口,高耗能和高排放産品出口得到有效控制。一般貿易加快發展,加工貿易向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轉移。2007年至2012年,一般貿易出口占比從44.2%增加到48.2%,加工貿易出口占比則從50.7%下降到42.1%。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年均增長達到26.6%,高於全國14.4個百分點,出口占比提高了5.3個百分點。邊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95億美元,年均增速比全國快1個百分點。市場多元化戰略取得積極進展,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占比從25.6%提高到32.4%,增加近7個百分點。對外貿易發展更趨平衡,經常項目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2007年的10.1%降至2012年的2.6%,已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資源進口快速增加。2012年,我國資本品和中間品分別進口2749億美元和14317億美元,分別佔進口總額的15%和79%;進口原油2.7億噸,鐵礦砂7.4億噸,大豆5838萬噸,分別佔國內消費量的57%、36%和82%。

    二是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減少1/3、各國對外資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從2007年的835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117億美元,年均增長6%,連續21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佔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份額從4.2%上升到約7%。利用外資的産業結構和區域結構優化。目前外資研發中心超過1800家,2007年至2012年,服務業利用外資佔比從41%提高到48.2%,已經連續兩年超過製造業利用外資佔比。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佔比從12.2%提高到17.2%。各類園區建設成效顯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達到172家,有力地發揮了其在産業集聚、節能減排和集約利用資源方面的示範效應。

    三是“走出去”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們抓住了金融危機後一些國家資金短缺、資産價格下降、外資流入管制放鬆的契機,“走出去”政策環境得到優化,與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我國台灣地區等貿易夥伴簽署12個投資保護協定,與我國簽署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31個。與英國、希臘等國家簽署雙邊基礎設施合作協定。推進勞務合作服務平臺建設。強化安全權益保護體系,健全境外安全風險預警及信息通報制度。“走出去”規模迅速擴大。2007年至2012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從249億美元增加到772億美元,年均增長25.4%,躋身對外投資大國行列;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從406億美元增加到1166億美元,年均增長23.5%;派出各類勞務人員從37.2萬人增加到51.2萬人。“走出去”方式不斷創新,成功實施一批能源資源、營銷網絡、先進技術和知名品牌重大並購項目,中老鐵路、中吉烏鐵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重大互聯互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基礎設施領域的國際合作明顯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加快推進,中朝兩個經濟區步入實質性開發階段,9個境外經貿合作區通過國家驗收確認。對外承包工程帶動成套設備出口能力不斷增強。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不斷提高,2012年中國有73家企業進入全球500強,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50家企業進入國際承包工程225強。

    四是多雙邊經貿關係不斷深化。自貿區建設取得新突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積極實施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定、服務貿易協定,簽署投資協定,確保自貿協定的順利實施。東亞自貿區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啟動中韓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全球自貿區格局初步形成,與新西蘭、哥斯達黎加、秘魯簽署自貿協定,與巴基斯坦、智利簽署自貿協定下的專項協定,與冰島、瑞士、海合會、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談判取得新進展。深化與港澳臺地區經貿關係,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投資協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第九個補充協議。目前,我國已經簽署並實施的自貿協定有10個,涉及18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能力明顯增強,提升了我在多邊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效緩解了美歐對我在經濟平衡、貿易順差、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等問題上的壓力。順利通過世貿組織最後一次對華過渡性審議,積極參與多哈回合談判。推動APEC達成總體于我有利的54項環境産品清單、降稅時間和降稅幅度,推動了相關産業雙向開放。推動金磚國家加強互利合作,深化大湄公河、中亞、大圖們江等次區域合作,加大南南合作投入,與發展中國家關係得到深化。成功應對了美國、歐盟、印度等國對我發起的多起貿易摩擦大案要案,力保摩擦處於可控範圍,維護了我企業和産業利益。有效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國內産業安全。建立外資經營者並購安全審查制度,積極開展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執法,維護了國家經濟安全。

    五是對外開放有力促進了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地位提升。五年來,我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了經濟效率,保障了國內急需的資源能源供應,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10年,我國製造業産出佔全球的比重升至19.8%,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2012年,我國進出口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達到46%,外貿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0.7萬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53%;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入合計1.6萬億元,外資企業納稅近2萬億元。截至2012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3萬億美元。對外開放促進了國內技術、商業模式和管理制度創新。目前,外商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比例超過20%。對外開放還解決了大量就業。外貿領域吸納就業超過8000萬人,外商投資企業吸納就業4500萬人,離岸服務外包從業人員超過400萬人,其中大學生佔比70%以上。對外開放還有力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近五年我國的進口增量佔全球進口增量的約1/5,成為全球經濟和貿易穩定復蘇的重要引擎。20國集團中有15個成員的前三大出口市場包括中國。2011年,中美兩國220個共同貿易夥伴中,有130個對華貿易規模超過美國。我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份額和投票權上升,成為20國集團的重要成員,躋身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圈,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角色經歷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外圍到核心、從配合討論到參與決策的重大變化,在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發言權明顯增強,對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