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及解讀>> 其他相關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穩中求進 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穩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8日 17時30分   來源:國研室

穩中求進 紮實開局
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謝 伏 瞻

    剛剛閉幕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溫家寶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充分體現了政府工作恪盡職守、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決不懈怠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這裡,談談個人學習的一些體會和認識。

輝煌成就 來之不易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五年,國內外形勢的複雜性和重大風險挑戰的嚴峻性歷史罕見,各種自然災害突發多發,給人民生命財産造成重大損失,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發展遭遇嚴重困難。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頑強拼搏,迎難而上,始終滿懷信心、毫不懈怠地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在我國發展進程中鐫刻出新的輝煌。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我國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國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財政收入從5.1萬億元增加到11.7萬億元;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87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8%和9.9%;糧食産量實現“九連增”;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新成就,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入列;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後恢復重建重大勝利。這些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標誌著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又邁出新的堅實步伐。這是黨中央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艱苦奮鬥的結果。

    這五年,政府工作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堅持搞好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這五年政府工作最突出的一個方面,就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一是見事早、判斷準、行動快。2008年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端倪初顯,中央就及時把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從“雙防”調整為“一保一控”。9月份國際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又果斷把宏觀調控的著力點轉到防止經濟增速過快下滑上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要求,迅速推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很快形成並全面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這樣,我們才得以迅速扭轉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的勢頭,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避免了現代化進程因巨大的外部衝擊而出現大的波折。二是始終比較好地把握了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重點。2009年四季度就提出要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推動經濟由政策刺激向內生增長轉變。2010年四季度及時提出把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通過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很快遏制住了一度出現的物價過快上漲勢頭。2011年四季度提出加強預調微調,並在去年5月明確提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沒有擴大財政預算規模的條件下,通過調整預算支出結構,實施結構性減稅等多項措施,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趨勢,較好地實現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三是較好地處理了應對當前困難和促進長遠發展的關係。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始終堅持遠近結合,標本兼治,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中央投資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保、自主創新和災後重建,形成了一大批支撐未來發展的優質資産。四是較好地處理了興利與除弊的關係。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主要經濟體無一例外實施了超常規應對政策,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持續加碼,歐洲一些國家至今仍深陷債務困境之中。我們在發揮財政貨幣政策作用的同時,十分注重防範財政金融風險。我國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2009年的2.8%降到去年的1.5%左右,赤字率和債務負擔率始終保持在安全水平。我們及時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妥善處理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在貨幣政策運用上,注意把握穩增長、控物價和防風險之間的平衡。去年底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降到4929億元和0.95%;撥備覆蓋率提高到295.5%,資本充足率上升到13.3%。總起來看,這幾年的宏觀調控是成功的、有效的。

    第二,堅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這五年政府工作始終貫穿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的要求,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取得十分明顯的成效。一是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2012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2007年提高20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39.6%提高到55%,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內需外需趨於均衡,經常項目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下降到2.6%,處在國際公認的合理水平。二是産業結構加快升級,製造業規模居世界第一位,高技術製造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先導性、支柱性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第一主體。三是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明顯,淘汰包括鋼鐵、水泥等一大批落後産能,五年累計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17.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較大下降,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四是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制定實施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明顯增強,各具特色、良性互動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形成。五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注重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城鎮化率由2007年的45.9%提高到52.6%,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

    第三,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農業基礎得到鞏固和加強。這五年是我國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特別是糧食總産量連續6年穩定在萬億斤以上並逐年增加,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躍上新臺階。取得這些成績的關鍵,是中央加大“三農”投入,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推進農村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産力。五年來,中央財政“三農”投入累計4.47萬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3.5%;建立健全種糧農民補貼制度和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補貼標準逐年提高,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加大農村金融服務;實行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強耕地保護,維護農民權益;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現代農業建設;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向非農産業。我們初步形成了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的制度框架,拓寬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農村發展道路。如果沒有中央的好政策,農業農村發展不可能有這樣的好形勢。

    第四,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支撐能力明顯增強。這五年政府工作的一個戰略考慮,就是切實加強科技支撐,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國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制定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全面實現城鄉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初步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國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 二是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和知識創新工程,紮實推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取得一批世界矚目的標誌性成果。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企業研發活動支出佔比超過74%,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三是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制定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四是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産業快速發展。

    第五,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辦成了一批關係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實事。這五年政府工作的又一顯著特點和亮點,是圍繞改善民生謀發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把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2800萬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30萬人。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具有里程碑意義。大幅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國家扶貧標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2004年的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現在的1721元,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高於經濟增速。深入推進醫藥衛生改革發展,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各項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建立健全城鎮保障性住房制度,2012年底覆蓋面達到12.5%。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巨大成就,標誌著我們正在實現從傳統的家庭保障和過去的單位保障,到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的歷史性跨越。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得到了億萬群眾的衷心擁護。

    第六,堅持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這五年,改革仍然是最鮮明的時代特徵,我們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有效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全面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提高;基本形成完整的預算體系框架,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統一內外資企業稅制,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順利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財稅體制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作用增強。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有序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明顯,銀行業新監管標準啟動實施,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業務相繼推出,保險業改革開放深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穩步推進,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為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方面,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素質不斷提高,競爭力明顯增強;制定出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及40多個相關實施細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第七,堅持深入推進對外開放,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提升。這五年,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絡和影響不斷加深。雖然國際經濟風雲變幻,但我們化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始終以積極、自信、負責的姿態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努力發揮建設性作用,極大地提升了開放型經濟水平,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進出口總額由2.18萬億美元增加到3.87萬億美元,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由248億美元增加到772億美元,累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5528億美元。我國産品的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貿易大國的地位日益鞏固。對外經濟快速發展有力改善了人民福祉,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八,堅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這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設目標明確、行動自覺、成效顯著的五年。2008年國務院進一步修訂工作規則,在2003年提出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堅持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等三項基本準則的基礎上,增加了推進政務公開、加強廉政建設兩項內容,完善為五項準則。五年來,各級政府在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取得了較大進步。一是全面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明確提出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政府決策的必經程序。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一大批行政審批事項,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有所改變。三是大力推動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決算和公務接待、公務車購置和使用、因公出國出境經費公開。四是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工作,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監督管理。五是探索建立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建立並嚴格執行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這五年,民族宗教僑務工作成績顯著,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外交取得新的巨大進展。

穩中求進 紮實開局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穩中求進,開拓創新,紮實開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穩中求進、紮實開局,必須認清形勢。就是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上來。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並沒有結束,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可能會持續相當長時間。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經濟運行處於階段性調整之中,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仍然很大。我們既要看到形勢的積極方面,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也要看到形勢的嚴峻性和複雜性,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穩中求進、紮實開局,必須明確目標。就是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正確認識和領會中央確定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一要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處理好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關係。今年7.5%左右的增長預期目標,是中央反復考慮各方面因素、慎重權衡後確定的。從“穩”的要求看,在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這一安排有利於穩定社會預期和增強各方面信心,有利於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利於為深化改革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從“進”的要求看,按照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標,今後8年我國經濟只要年均增長6.85%就能實現,7.5%高於所要求的速度,體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個速度重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是更高水平和質量上的“進”;中央確定這個速度時,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使其具有可持續性,只要我們把這樣的速度甚至是略低一點的速度保持下去,減少波動,我們就能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中長期目標,那將是更長時期的“進”。二要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係。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經過三十多年高速增長,經濟總量明顯增大之後,我國經濟要保持兩位數增長的難度會日益增大,從全國來講,進入一位數增長體現了發展的階段性變化。我們不能不顧客觀條件盲目追求高速度,不能把目標定得過高,把各方面關係繃得過緊。也要防止另一種傾向,就是放任速度下滑而無所作為。必須看到,我國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仍然較大,如果經濟增長明顯低於潛在增長率,就會造成資源的閒置和浪費,也會喪失發展的機遇。我們要優化配置和利用各種生産要素,使經濟增長與潛在生産能力相協調。確定目標、實施調控都要適應長期趨勢,減少短期波動,促進持續健康發展。三要合理搭配各項預期目標,處理好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目標之間的關係。這四大指標是相互關聯的。經濟增速對就業有重要影響,明年要新增900萬個城鎮就業崗位,保持7.5%左右的經濟增長是必要的。經濟增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要與經濟增長同步,這是我們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方面。物價與經濟增速關聯性較大,如果經濟增速定得過高,就需要比較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可能對穩定物價帶來壓力。進出口貿易仍然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和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要促進進出口平衡發展,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穩中求進、紮實開局,必須把握政策。就是要認真領會中央對今年宏觀調控的政策意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重點、力度和節奏,這是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關鍵。在財政政策方面,要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受經濟增速下降和實施結構性減稅的滯後影響,今年財政收入增長不可能太快,但財政要保持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強度,加大對結構調整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不少支出存在一定剛性,增加赤字是必要的。目前我國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處在較低水平,適度擴大赤字規模後,赤字率在 2%左右,債務水平在財政可承受的範圍內,這體現了財政政策的積極取向和有所作為,總體上是安全可控的。二是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營改增”是今年結構性減稅的重點,也是稅制改革的重點,要抓緊完善試點方案,平穩有序擴大試點範圍,實現企業受惠、地方受益、國家稅制得以完善的多重目標。三是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支出要突出重點,把錢花在刀刃上。更加注重向民生領域傾斜,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進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中央預算投資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民生工程,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四是繼續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積極推進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建設。在貨幣政策方面,要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穩定物價和防範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一是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發揮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適當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二是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這是發揮好金融支持經濟發展作用的關鍵。要提高資金使用質量和效益,滿足有效需求,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積極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擴大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債券融資,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三是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一方面靠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和做好內控,另一方面要加強外部監管,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對於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以及跨行業、跨市場、跨境的金融風險都要密切關注與監測,切實防範經濟與金融風險相互作用、金融與財政風險相互傳遞、外部風險向境內轉移。

承前啟後 開拓進取

    過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年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十年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考慮到今年是換屆之年,《報告》對今年政府工作沒有作面面俱到的部署,主要是結合過去工作的體會,對一些重要的方面提出了建議。這些建議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把握髮展規律,回應人民期待,充分體現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基本要求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過去十年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多、國際地位上升最明顯的時期之一,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這是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結果,是自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但要看到,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我們已經到了必須通過轉方式、調結構來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發展質量的階段。這既是長期艱巨的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任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四個“抓手”,一個也不能放鬆。一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無論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看,還是從應對世界經濟可能長期低迷的需要看,我們都要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立在擴大內需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要從增強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升級、拓寬消費領域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真正做到讓消費者“有錢可花”、“有錢敢花”、“有錢好花”、“有錢願花”。今年外需難有大的起色,擴大消費需要一個過程,要繼續發揮好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發揮好投資在經濟結構增量調整中的重要作用,關鍵是要選準方向、優化結構、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二要推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我國生産力發展水平具有多層次的特點。無論傳統産業還是新興産業,勞動密集型産業還是資金密集型産業在我國都有發展的必要和空間,但也存在産能過剩、核心技術缺乏、産品附加值低等老大難問題,必須對傳統産業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提升,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産業。三要做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要深刻認識群眾環境意識普遍覺醒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壓力所帶來的影響,把生態文明理念和節能減排行動貫穿到結構調整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突出解決好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努力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改善生態環境。四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特別是讓一些貧困落後地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區域協調發展不是片面追求發展速度上齊頭並進或發展水平上一般高低,而是要形成各地區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國生産力佈局合理、統一市場有機聯絡的新格局。

    第二,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過去十年,我們堅持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集中力量辦成了一些關係農業農村長遠發展、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很多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十年不僅是“三農”事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我國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十年。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呈現出農業生産綜合成本上升、農産品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城鄉發展加快融合的態勢。一定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仍然在農村。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家庭經營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始終注意保護農民權益,毫不放鬆糧食生産,保護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的生産能力。要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任務,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這既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也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大,更重要的是實現産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轉變,是發展階段的跨越。我們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質量,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第三,全面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2003年在抗擊突如其來的非典鬥爭中,我們得到了許多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這些年我們更加重視保障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政府工作力度之大、財政投入資金之多前所未有,也做成了很多大事和實事,在一些方面實現歷史性跨越。當前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矛盾明顯增多,人民群眾對收入分配、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方面問題反映較多。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搞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把保障改善民生的事情辦好辦實,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寧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科技和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必須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要堅定不移地優先發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發展,不斷提高國民素質。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強基礎研究、前沿先導技術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持久的科技支撐。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政府要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産業快速發展。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推動誠信體系建設。

    第四,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只有堅持改革開放,國家才有光明的前途。這些年我國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突破,是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動力。必須看到,我國上層建築的許多方面與經濟基礎還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要繼續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永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生機與活力。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既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大膽探索、大膽試驗、大膽突破,又要加強對改革的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今年要繼續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改革措施,並針對突出矛盾和問題,及時推進新的改革舉措,努力在企業、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民族宗教僑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臺工作和外交工作,都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有關部署,力爭取得更大成績。

    我們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繪就了新的宏偉藍圖,我們的祖國前程似錦!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奮鬥,開拓創新,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