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關的一項新政——區域通關,在佔有中國土地面積1/3和人口數量1/4的龐大沿黃經濟區裏,鋪就了沿黃內陸省份與山東口岸的通衢大道,為山東省港口經濟拓展了更為廣闊的腹地。
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6年底,沿黃內陸各省經山東省口岸區域通關貨物已突破500萬噸,貨值超過12億美元。近三年中,該區域在山東口岸的進出口貨物量一直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從2006年8月至今,青島海關分別與太原、西安、蘭州等五地海關簽訂區域通關合作協議,出臺了便利內陸企業口岸通關8項措施,進一步彰顯出青島作為沿黃區域進出口橋頭堡的作用。
西安葵花針織有限公司是第一票區域通關貨物的出口商,貨值65751.6美元的絲絨套頭衫從西安運抵青島口岸出口時,整個通關過程幾分鐘完成,比以前至少減少了1天,通關費用下降40%。該企業一直感嘆“簡單、快捷還便宜”。
青島海關統計數字顯示,去年山東省內13個內陸市的企業進出口報關單增長迅猛,超過30萬票,增加6倍之多,這得益於青島海關去年推行的又一項新政——“多點報關、口岸驗放”通關模式改革。
這一改革打破了海關監管的地域限制,允許山東省內企業就近在屬地報關,經屬地海關審核後自行選擇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提、運貨物,口岸海關實施驗放,此舉吸引了更多內地貨源取道青島,從而帶動了山東省港口和物流産業的發展。
據了解,諸城服裝針織進出口有限公司以前報關必須來黃島、青島,來回路費、生活費要花200多元,現在屬地報關,每年5000票單子,能省下100多萬。淄博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一票出口貨物只要5分鐘就完成了從申報到放行的全過程,是原來用時的1/20。
山東“港口經濟”地位躍升,也推動了海關稅收不斷增長。2006年青島海關入庫稅收首次突破500億大關,全年徵稅501.64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高於全國17個百分點,增幅居各海關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