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公民>> 便民問答
 
外匯儲備熱點問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27日   來源:外匯管理局網站

    編者按:2010年7月,外匯管理局發佈《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題》,促進和便利了社會公眾認識和了解外匯管理,收到了較好的反饋。近期以來,媒體、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外匯儲備相關問題,並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是我們改進完善工作的重要動力。為更好地促進與社會各界的互動交流,我們就近期關注度較高的外匯儲備相關問題,編寫了《外匯儲備熱點問答》,將分三期刊出,供大家討論參考。

    1、近期,外匯局公開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並從賬面損益等角度進行了解釋。儘管如此,仍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使外匯儲備這筆原本到手的財富慢慢蒸發掉,像正在飛走的“煮熟的鴨子”。那麼,人民幣升值是否真的導致了外匯儲備乃至社會福利的實際損失?
    答: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外匯儲備是外匯資産,以美元作為記賬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導致了外匯儲備折算成人民幣的賬面價值變動,並不是實際損益,也不直接影響外匯儲備的對外實際購買力,而只是用人民幣還是美元作為報告貨幣所導致的賬面差別。只有在將外匯儲備調回並兌換回人民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匯兌方面的實際變化。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的需要。
    我們還可舉個反例,如果説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那麼,人民幣貶值則可以導致外匯儲備獲益。按此邏輯,則可以通過讓人民幣不斷貶值來提高外匯儲備收益,乃至增加社會財富。但事實上,人民幣貶值不會增加外匯儲備收益,更不可能增加社會財富。
    要從我國發展改革的全局出發,全面客觀看待外匯儲備增長的影響。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1974.91 億美元。外匯儲備增加對於增強我國對外支付能力、促進改革開放、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具有積極意義,但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和規模過大,也給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此,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思路,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
    2、根據美國財政部報告,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近期,標普、穆迪和惠譽等信用評級機構頻頻就美國債務問題發出警告。在美元貶值乃至未來美國通脹上升的情況下,持有如此大額的美國國債能否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未來是否將減持美國國債?
    答:美國國債是美國政府的信用反映,是美國國內和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品種。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是市場投資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動態調整,增持或減持都是正常的投資操作。我們注意到近期標準普爾等評級公司在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問題上所表達的觀點,希望美國政府切實採取負責任的政策措施增強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尊重和維護投資者利益。
    3、近期,黃金、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請問,外匯儲備為何不更多投資這類商品和能源資源?
    答: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和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交易和收儲成本較高。外匯儲備投資組合中已包含與之相關的投資。國內另有專門的機構已經在從事大宗商品收儲等相關的工作,與外匯儲備投資形成互補,共同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另外,我國居民和企業對黃金、石油等的消費量非常大,外匯儲備直接大規模投資于這些領域,可能會推升其市場價格,反而不利於我國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
    4、有觀點認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是如此之大,僅僅關注外匯儲備安全性是不夠的,還應著力提高收益,請問有何舉措?
    答:外匯儲備投資主要是金融投資。現代金融市場有效性比較強,增加收益往往伴隨著多承擔風險。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大量金融機構破産倒閉或被收購,其中不乏業內佼佼者,曾經有過輝煌的業績,但由於不能把握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一旦市場條件逆轉,便難以為繼,前車可鑒。因此,外匯儲備管理必須強調科學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外匯儲備的性質決定其要按照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進行經營管理。安全是首要原則。除安全外,外匯儲備要保持充分的流動性,不僅要滿足一般對外支付需求,還要有效發揮保障國家經濟金融穩定安全的作用。在保障總體安全、流動的前提下,外匯儲備經營應爭取提高投資回報,以更好地實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目標。
    5、對於我國如此大規模的外匯儲備,應如何更好地推進外匯儲備資産多元化?
    答:多元化一直以來是外匯儲備的主要經營原則之一。更好地推進多元化策略應注意防止幾個誤區,一是投資産品的表面多元化。看似不同的投資産品,可能具有非常接近的風險因素,將資金分配到這類投資産品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二是投資行業和地區的表面多元化。如果不考慮不同行業的關聯性,不考慮地區之間一體化程度,投資于不同行業和地區,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多元化目標;三是以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為參照決定多元化的實施時機。有效的多元化是戰略性質的資産擺布,需要前瞻性地規劃和實施。追隨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實現多元化,往往不夠理性、不夠專業,容易褪化為追漲殺跌的投機行為。

    6、有觀點認為,我國外匯儲備是國內千千萬萬企業或個人用實實在在的商品、能源、資源以及隱性的環境代價換來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國外匯儲備是由人民銀行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的。購匯所使用的本幣資金直接來源於中央銀行的負債,反映為中央銀行負債的增加,因此外匯儲備直接體現在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的資産方,與相應的央行負債對應。在人民銀行買入外匯的時候,已經向原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換句話説,外匯儲備形成過程中,企業和個人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而是賣給了國家,並獲得了等值人民幣。這些交易都是出於等價和自願的原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
    7、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且已被國際社會認定為主權財富基金,相關投資操作易受市場容量、政治因素等各種限制。能否分出部分外匯儲備委託給國內專業金融機構或國際投資機構管理運作?
    答:外匯儲備與主權財富基金、專業資産管理公司等其他類型的機構投資者相類似,均面臨著國際形勢、市場條件和監管規定等方面的約束,但在資金來源、經營目標、風險控制等很多方面有較大區別。
    為保障外匯儲備資産的安全性,發揮在成熟投資市場大規模經營的比較優勢,外匯儲備經營堅持以自主經營為主。同時,外匯儲備一直通過各種有效形式拓寬投資渠道,其中包括委託經營。從1996年起,有選擇性地將部分外匯儲備委託給國內外較為先進的資産管理機構投資。目前外匯儲備經營委託的外聘經理,均是市場知名度較高、資産規模較大、經營業績排名靠前的資産管理機構。外匯儲備經營高度重視對外聘經理的風險管理,納入整體風險管理框架密切監控,確保外匯儲備資産安全。
    8、外匯儲備應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果直接分給民眾不合適,那是否可以剝離一部分外匯儲備成立主權養老基金,以充實我國社會保障體系?
    答:不論是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老百姓的建議,還是將外匯儲備直接用於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的建議,都涉及到外匯儲備是否可以無償分配使用的問題。外匯儲備不同於財政盈餘資金,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在中央銀行的資産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後果。在“依法合規、有償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監管”的管理原則指導下,外匯儲備正積極創新運用渠道,繼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服務。
    9、目前,境內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普遍較為緊張,支持對外貿易和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是否能夠將一部分外匯儲備貸給境內商業銀行使用?
    答:我國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和暢通的購匯渠道,完全可以滿足商業銀行、企業等合法的購匯需求。如果企業或銀行需要外匯用於對外貿易和“走出去”,隨時可以用人民幣資金購匯,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礙。而簡單地採取外匯儲備貸給境內銀行的做法,將進一步減少購匯,相應加大央行購匯壓力,不利於宏觀調控。近年來,人民銀行、外匯局從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出發,遵循“依法合規、有償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監管”原則,創新了多種外匯儲備運用渠道,積極服務銀行和企業的購匯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10、近年來,我國多次提出鼓勵“藏匯於民”,但“藏匯於民”為何難以實現?
    答: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加之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流動性氾濫,外匯凈流入規模較大,導致我國外匯儲備不斷積累。目前,我國積極支持居民持匯用匯,經常項目已實現完全可兌換,居民用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經常項目用途的購付匯需求已得到充分滿足,資本項目下除對一些風險較大的國際收支交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和個人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海外資本市場等渠道均無政策障礙。
    但是,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也就是説,目前“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