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防汛關鍵期有什麼安排?如何保障城市排水防澇安全?來看這場發佈會!

2022-07-09 08:21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策Q&A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2年7月8日(星期五)上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防汛救災工作情況。今年防汛關鍵期有什麼安排?目前受災群眾的救助情況如何?一起來看——

Q1 在“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有什麼安排?

A:“七下八上”一般都是指7月的下半個月到8月的上半個月。這個時期是我們國家防汛的關鍵期,經常會發生大範圍的強降水,導致嚴重的洪澇災害。尤其是北方地區更加突出。

下一步我們還是要著重從五個方面來下功夫,進一步強化主汛期的防汛工作。

第一個是防汛責任要突出“實”。進一步夯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督促各地建立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的防汛包保責任。各級責任人要掌握風險隱患,熟悉防汛的預案,知曉職責任務。防汛的關鍵時期,要有黨政負責人坐鎮指揮,包保的責任人要下沉一線,現場督導,做到責任上肩。

第二個是預警研判要突出“準”。每一次重大的災害性天氣過程,氣象水文部門要科學精準地監測預報,各級防指要組織跨部門聯合滾動會商,精準研判風險,及時發佈預警,落實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叫應機制,強化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做到應急響應的關口前移,有針對性地安排部署防汛應對工作。

第三個是轉移避險要突出 “早”。加強監測預報,提早發佈預警信息,提前果斷地轉移受威脅的群眾,做到“三個堅決轉移”,也就是“達到預警閾值時堅決轉移,發生險情異動時堅決轉移,險情不能準確判斷的時候堅決轉移”,切實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落實轉移避險措施,我們重點要強化五個關鍵環節,也就是“轉移誰、誰去組織、何時轉、轉到哪去、轉移群眾怎麼管理”,這樣來全力避免人員傷亡。

第四個是搶險救援要突出“快”。根據雨情汛情的特點,針對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我們提前預置搶險救援力量,確保快速反應,第一時間投入到搶險救援,做好與地方專業搶險隊伍和駐地央企的搶險力量的對接,加強巡查防守,及時掌握突發險情災情,一旦發現重大險情,能夠迅速協調各方面的力量投入搶險救援,做到險情災情早發現、快處置。

第五個是救災救助要突出“細”。督促各地及時統計災情,快速下撥救災物資和資金,細化受災群眾的安置方案,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安全住處、有病能及時醫治,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五有”。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及時將食品、飲用水等生活物資和急需的藥品發放到位,送到群眾手中,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要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的幫扶和社會救助,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同時要加強衛生防疫,統籌做好新冠疫情防控,防止大災之後有大疫。

Q2 目前受災群眾的救助情況如何?

A:今年以來,全國因洪澇災害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23.9萬人次,目前,這些緊急轉移的群眾絕大多數都已經返回家園,還有約1.2萬名受災群眾仍然居住在政府安排的集中安置點,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精心安排下,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妥善保障。

Q3 下一步如何做好受災群眾的救助工作?

A:一是將重大災情及時報出來。對於極端性災害造成的斷路、斷電、斷通信的情況,往往會在局部災區形成“孤島”,尤其是被洪水圍困的地區,應急管理部和地方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將及時派出工作組,深入到災區一線了解災情,指導地方做好救災救助和災情統計報送工作。有的時候斷電、斷通信了,就可以通過衛星電話等多種渠道,將災情報出來,為救災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現在很多省對一些容易受洪澇災害影響的鄉、村,汛前都配備了衛星電話,防止出現“三斷”的情況下,災情報不出來。

二是將包保責任制落實好。督促指導災區各級進一步落實搶險救災包保責任制,以村和社區為單元,加強網格化管理,細化實化人員轉移避險和安置救助應急預案,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三是將群眾提前轉移出來。指導各地切實落實好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強化汛情災情分析研判,提前開放應急避難場所,準備好救災物資,提前組織人員轉移避險,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保障群眾的生命安全。

四是將救災物資發放到位。城鄉洪澇形成以後,對於安全有保障、部分暫時不需要轉移的受困群眾,組織各方應急力量,深入到樓棟、村組逐戶排查受災情況,及時將食品、飲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資發放到每一戶、每一人,將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的家裏。

五是將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好。根據災情的發展態勢,及時調撥救災款物,全力支持災區抗災救災。同時,指導地方加強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的管理,統籌做好過渡期安置和災後民房恢復重建等工作,組織開展受災群眾的幫扶救助和疫情防控,防止因災返貧和大災之後有大疫。

Q4 針對極端性天氣,如何保障城市排水防澇安全?

A:一是入汛之前的重點部署,公佈了全國692個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責任人名單,強化了責任落實。召開了培訓會和工作部署會,結合去年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教訓,在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內做了深入培訓,培訓人數近9000人。會後,各地積極響應,全面部署開展隱患排查整治、排水管渠的疏通、設備的維護、應急演練等備汛工作。

二是入汛後指導地方做好應對工作,與中國氣象局緊密合作,及時將預警預報信息通報給降雨地區,並組織有關省和重點城市進行了視頻會商,研判汛情,對降雨可能超過內澇設防標準的城市重點提醒,把預警預報信息直接發到城市排水主管部門負責人。在工作中還組織實施澇情日報機制,持續跟蹤當地雨情、澇情,分析成因,查找問題,督促整改,形成工作的閉環。

三是在指導地方做好汛期應對工作的同時,繼續抓好長遠。多部門聯合發佈了《“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明確了重點任務和要求,持續推進排水防澇體系建設。

Q5 去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後,在推動地方提升防汛救災應急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A:一是對照學習查補短板。國家防總辦公室把調查報告和相關的調查彙編材料2.1萬冊印發全國,一直印發到縣一級,要求各地認真學習對照,舉一反三,深入查找思想意識、體制機制、規劃建設、應急能力、責任落實等方面的差距,進一步強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補短板強弱項,更好地應對極端天氣和重大災害風險挑戰。

二是強化培訓提升本領。應急管理部組織省、市、縣防汛指揮部和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開展防汛和地質災害防範應對專題培訓,一直培訓到縣,2.6萬人參加培訓。

三是完善預案強化聯動。針對預警和響應不聯動、應急預案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國家防總辦公室專門印發了指導意見,督促各地抓緊修訂完善防汛抗旱的應急預案,健全組織指揮體系、完善指揮協調機制、實行部門協同聯動、加強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細化應急響應措施、強化應急預案的銜接等等。應急管理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印發意見,強化氣象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做到提前預警,應急響應的關口前移。

四是前置備勤高效處置。結合今年防汛形勢的研判,按照“提前防範應對、提前預置力量”的原則,調度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4.7萬人在全國13個省34個重點地區前置備勤;推動省級防指對接中央企業搶險力量8.7萬餘人。每一次強降雨過程,對重點部位、關鍵區域,都提前預置搶險救援力量。

五是週密計劃實戰演練。專門制定了今年的全國省級重點應急演練計劃,聯合河南省、湖北省開展鄭州“7·20”復盤應對特大暴雨災害的應急演練、長江防汛搶險的綜合演練,這兩個演練都已經舉行過了。組織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專業應急搶險救援隊伍開展聯合演練,提升防汛應急能力。各地開展抗洪搶險實戰演練2.6萬場,累計參加演練的人數達到134.6萬人次。

Q6 什麼是直達基層責任人的“叫應”機制?

A:地方各級氣象部門發佈紅色預警信息以後,第一時間報告本級的防汛責任人。極端的暴雨過程,尤其是山丘區,往往發生在夜間,甚至深夜,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休息了。氣象部門發預警,我們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發預警,給各個責任人發短信,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不管用了,這個時候要求發了紅色預警,氣象部門就第一時間用電話叫醒各級防汛責任人。縣級氣象部門發佈紅色預警,還要及時提醒預警覆蓋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和村的防汛責任人,確保預警信息即時“叫應”到責任人,就是要把大家叫醒,責任人到崗就位,組織人員的轉移、搶險救援等工作,不能貽誤時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