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無標題文檔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家機構
 
彭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5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漢育,曾用過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廣東省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人。出身於一個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初由團轉入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産黨早期農民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海陸豐農民運動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被毛澤東稱之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

    民主革命時期,早年在海豐第一高等小學、海豐中學、廣州廣府中學等校讀書。1917年夏去日本求學,期間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1921年回到廣州,組織社會主義研究社,同時任海豐縣教育局局長。積極從事農民運動,同年10月在海豐縣赤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會。1923年元旦,領導成立海豐縣總農會並任會長。

    大革命時期,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廣州舉辦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第一和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參加兩次東征。1925年5月當選為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委、副委員長。中共廣東區委成立後,任區委委員,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陸豐地委書記兼潮梅海陸豐辦事處主任。1927年3月到武漢農講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10月,澎湃在廣東海陸豐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後,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日參加了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在“八·七”會議上缺席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1月領導海陸豐武裝起義,任海陸豐工農民主政府委員長和中共東江特委書記。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冬任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被譽為農民運動的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賣而被捕,在敵人的審訊中,彭湃總是給以嚴厲的回答:“我們共産黨是代表工農人民大眾的。全國的工農大眾,在共産黨的領導下,一定要向你們討回血債!”“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到底!”

    對於革命的前途和命運他堅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推翻反動的統治,建立全國的蘇維埃政權。到了那個時候,中國人民就可以過著和蘇俄一樣幸福的生活。”“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龍華與楊殷、顏昌頤、邢士貞4人同時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行刑的時間到了,他將身上的衣服脫下來贈送給戰友,並慷慨激昂地向獄中的難友和押送的士兵們作了最後的演説,與戰友們齊聲高唱著雄壯的《國際歌》、呼喊著“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蔣介石!”“中國蘇維埃萬歲!”“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産黨萬歲!”等口號,以無比的英雄氣概走向刑場。他為了實現共産主義的偉大理想,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僅33歲的寶貴生命。

    其著作編為《彭湃文集》。

 
 
 
無標題文檔
Copyright©2013 ww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