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
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6年12月31日)

                              中發〔2007〕1號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
  2006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部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在自然災害較重的情況下,糧食繼續增産,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明顯加強,農村社會更加穩定。但當前農村發展仍存在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民穩定增收依然困難,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依然滯後,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縮小城鄉差距仍需付出艱苦努力。要增強危機感,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絲毫不能動搖,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任務絲毫不能放鬆,支農惠農的政策力度絲毫不能減弱,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絲毫不能鬆懈。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産業基礎。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産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産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必須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貫穿新農村建設和現代化全過程的一項長期艱巨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2007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大農業投入,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的好形勢。
  一、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
  增加農業投入,是建設現代農業、強化農業基礎的迫切需要。必須不斷開闢新的農業投入渠道,逐步形成農民積極籌資投勞、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特別要抓住當前經濟發展較快和財政增收較多的時機,繼續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實實在在為農民辦一些實事。
  (一)大幅度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各級政府要切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産投資增量主要用於農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的比重。要建立“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固定資産投資結構和信貸投放結構,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的增長幅度應當高於其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儘快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2007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國家固定資産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建設用地稅費提高後新增收入主要用於“三農”。加快制定農村金融整體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額貸款組織互為補充、功能齊備的農村金融體系,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擔保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放。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抓緊建立支農投資規劃、計劃銜接和部門信息溝通工作機制,完善投入管理辦法,集中用於重點地區、重點項目,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要注重發揮政府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和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農村建設。加快農業投入立法進程,加強執法檢查。
  (二)健全農業支持補貼制度。近幾年實行的各項補貼政策,深受基層和農民歡迎,要不斷鞏固、完善和加強,逐步形成目標清晰、受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農業補貼制度。各地用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資金要達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擴大補貼範圍和品種。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補貼機型和範圍。加大農業生産資料綜合補貼力度。中央財政要加大對産糧大縣的獎勵力度,增加對財政困難縣鄉增收節支的補助。同時,繼續對重點地區、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並逐步完善辦法、健全制度。
  (三)建立農業風險防範機制。要加強自然災害和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預警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願的原則,建立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各級財政對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完善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攤機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再保險體系。鼓勵龍頭企業、仲介組織幫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
  (四)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現代農業。充分發揮農民在建設新農村和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增加生産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學種田和集約經營水平。完善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支持各地對“一事一議”建設公益設施實行獎勵補助制度。對農戶投資投勞興建直接受益的生産生活設施,可給予適當補助。綜合運用稅收、補助、參股、貼息、擔保等手段,為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現代農業創造良好環境。企業捐款和投資建設農村公益設施,可以按規定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
  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必須下決心增加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變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落後的局面。
  (一)大力抓好農田水利建設。要把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搞好末級渠係建設,推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擴大大型泵站技術改造實施範圍和規模。農業綜合開發要增加對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投入。加強丘陵山區抗旱水源建設,加快西南地區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設。增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規模。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力度,加強中小河流治理,改善農村水環境。引導農民開展直接受益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推廣農民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有效做法。
  (二)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強化和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切實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規模。合理引導農村節約集約用地,切實防止破壞耕作層的農業生産行為。加大土地復墾、整理力度。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高標準農田。加快實施沃土工程,重點支持有機肥積造和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鼓勵農民發展綠肥、秸稈還田和施用農家肥。擴大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試點規模和範圍。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積極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
  (三)加快發展農村清潔能源。繼續增加農村沼氣建設投入,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建設。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秸稈氣化和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加快綠色能源示範縣建設,實施西北地區百萬戶太陽灶建設工程。加快實施鄉村清潔工程,推進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綜合治理和轉化利用。加強農村水能資源開發規劃和管理,擴大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實施範圍和規模,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水電開發的投入和信貸支持。
  (四)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十一五”時期,要解決1.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優先解決人口較少民族、水庫移民、血吸蟲病區和農村學校的安全飲水,爭取到2015年基本實現農村人口安全飲水目標,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步伐。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完善農村公路籌資建設和養護機制。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和建設,落實城鄉同網同價政策,加快戶戶通電工程建設,實施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百千萬”工程。鼓勵農民在政府支持下,自願籌資籌勞開展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搞好村莊治理規劃和試點,節約農村建設用地。繼續發展小城鎮和縣域經濟,充分發揮輻射周邊農村的功能,帶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五)發展新型農用工業。農用工業是增強農業物質裝備的重要依託。積極發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農藥、多功能農業機械及可降解農膜等新型農業投入品。優化肥料結構,加快發展適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點的專用肥、緩釋肥。加大對新農藥創制工程支持力度,推進農藥産品更新換代。加快農機行業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重點發展大中型拖拉機、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聯合收割機及各種專用農機産品。儘快制定有利於農用工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六)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鼓勵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發展有機農業。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政策、鞏固成果。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繼續實施沿海防護林工程。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探索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快長江、黃河上中游和西南石灰岩等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工程。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搞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治理。
  三、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
  科技進步是突破資源和市場對我國農業雙重制約的根本出路。必須著眼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促進農業集約生産、清潔生産、安全生産和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入,加強國家基地、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啟動農業行業科研專項,支持農業科技項目。著力扶持對現代農業建設有重要支撐作用的技術研發。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快推進農業技術成果的集成創新和中試熟化。深化農業科研院所改革,開展穩定支持農業科研院所的試點工作,逐步提高農業科研院所的人均事業費水平。建立鼓勵科研人員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大專院校在農業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引導涉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企業與科研單位進行農業技術合作、向基地農戶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所發生的有關費用,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相關優惠政策。對於涉農企業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和有關規定引進的加工生産設備,允許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二)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辦法,形成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示範戶為核心,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繼續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健全公益性職能經費保障機制,改善推廣條件,提高人員素質。推進農科教結合,發揮農業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積極作用。增大國家富民強縣科技專項資金規模,提高基層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繼續支持重大農業技術推廣,加快實施科技入戶工程。著力培育科技大戶,發揮對農民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要積極開發運用各種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啟動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工程。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範圍和補貼規模,進一步推廣診斷施肥、精準施肥等先進施肥技術。改革農業耕作制度和種植方式,開展免耕栽培技術推廣補貼試點,加快普及農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積極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水産養殖技術,降低飼料和能源消耗。
  (四)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要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裝備水平,走符合國情、符合各地實際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加快糧食生産機械化進程,因地制宜地拓展農業機械化的作業和服務領域,在重點農時季節組織開展跨區域的機耕、機播、機收作業服務。建設農機化試驗示範基地,大力推廣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稈粉碎還田等農機化技術。鼓勵農業生産經營者共同使用、合作經營農業機械,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産業化。加強農機安全監理工作。
  (五)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用信息技術裝備農業,對於加速改造傳統農業具有重要意義。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佈制度,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推動農業信息數據收集整理規範化、標準化。加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深入實施“金農”工程,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信息網絡互聯中心。加快建設一批標準統一、實用性強的公用農業數據庫。加強農村一體化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服務模式,啟動農村信息化示範工程。積極發揮氣象為農業生産和農民生活服務的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農業生産中積極採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和管理信息系統等技術。
  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産業體系
  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閒、文化傳承等功能。建設現代農業,必須注重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一)促進糧食穩定發展。繼續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逐步構建供給穩定、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2007年,要努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産、優化品種、改善品質。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産業、種子、植保和糧食豐産科技等工程。推進糧食優勢産業帶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適度發展連片種植,加大對糧食加工轉化的扶持力度。支持糧食主産區發展糧食生産和促進經濟增長,水利建設、中低産田改造和農産品加工轉化等資金和項目安排,要向糧食主産區傾斜。加強對糧食生産、消費、庫存及進出口的監測和調控,建立和完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維護國內糧食市場穩定。
  (二)發展健康養殖業。健康養殖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做大做強畜牧産業。按照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的要求,積極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加強飼料安全管理,從源頭上把好養殖産品質量安全關。牧區要積極推廣舍飼半舍飼飼養,農區有條件的要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禽養殖小區。擴大對養殖小區的補貼規模,繼續安排奶牛良種補貼資金。加大動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加強基層獸醫隊伍建設,健全重大動物疫情監測和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和完善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水産養殖業要推廣優良品種,加強水産養殖品種病害防治,提高健康養殖水平。
  (三)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要立足當地自然和人文優勢,培育主導産品,優化區域佈局。適應人們日益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而專、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種物質、非物質産品和産業,特別要重視發展園藝業、特種養殖業和鄉村旅遊業。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示範帶動等辦法,支持“一村一品”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專業鄉鎮。
  (四)扶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龍頭企業是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帶動力量。通過貼息補助、投資參股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農産品加工業發展。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專門安排扶持農産品加工的補助資金,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完善農産品加工業增值稅政策,減輕農産品加工企業稅負。落實扶持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各項政策,各級財政要逐步增加對農業産業化的資金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積極支持農業産業化發展。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重點解決農産品收購資金困難問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指導和服務。
  (五)推進生物質産業發展。以生物能源、生物基産品和生物質原料為主要內容的生物質産業,是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的朝陽産業。加快開發以農作物秸稈等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燃料、肥料、飼料,啟動農作物秸稈生物氣化和固化成型燃料試點項目,支持秸稈飼料化利用。加強生物質産業技術研發、示範、儲備和推廣,組織實施農林生物質科技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資源,發展生物質原料作物種植。加快制定有利於生物質産業發展的扶持政策。
  五、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産業
  發達的物流産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必須強化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一)建設農産品流通設施和發展新型流通業態。採取優惠財稅措施,支持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企業發展。要合理佈局,加快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範的鮮活農産品批發市場。大力發展農村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建設“萬村千鄉市場”、“雙百市場”、“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和“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等工程。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區菜市場和便利店配送農産品。積極支持農資超市和農家店建設,對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和經營審批手續。切實落實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改善農民進城銷售農産品的市場環境。進一步規範和完善農産品期貨市場,充分發揮引導生産、穩定市場、規避風險的作用。
  (二)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服務。認真貫徹農産品質量安全法,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加快完善農産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立農産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在重點地區、品種、環節和企業,加快推行標準化生産和管理。實行農藥、獸藥專營和添加劑規範使用制度,實施良好農業操作規範試點。繼續加強農産品生産環境和産品質量檢驗檢測,搞好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依法保護農産品註冊商標、地理標誌和知名品牌。嚴格執行轉基因食品、液態奶等農産品標識制度。加強農業領域知識産權保護。啟動實施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加強對農資生産經營和農村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探索建立農資流通企業信用檔案制度和質量保障賠償機制。
  (三)加強農産品進出口調控。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加強農産品出口基地建設,實行企業出口産品衛生註冊制度和國際認證,推進農産品檢測結果國際互認。支持農産品出口企業在國外市場註冊品牌,開展海外市場研究、營銷策劃、産品推介活動。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要積極開展農産品技術標準、國際市場促銷等培訓服務。搞好對農産品出口的信貸和保險服務。減免出口農産品檢驗檢疫費用,簡化檢驗檢疫程序,加快農産品特別是鮮活産品出口的通關速度。加強對大宗農産品進口的調控和管理,保護農民利益,維護國內生産和市場穩定。
  (四)積極發展多元化市場流通主體。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産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流通仲介組織。採取財稅、金融等措施,鼓勵各類工商企業通過收購、兼併、參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農村市場建設和農産品、農資經營,培育一批大型涉農商貿企業集團。供銷合作社要推進開放辦社,發展聯合與合作,提高經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郵政系統要發揮郵遞物流網絡的優勢,拓展為農服務領域。國有糧食企業要加快改革步伐,發揮銜接産銷、穩定市場的作用。商貿、醫藥、通信、文化等企業要積極開拓農村市場。
  六、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
  建設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必鬚髮揮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一)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普遍開展農業生産技能培訓,擴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規模,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努力把廣大農戶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産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積極發展種養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經營主體。採取各類支持政策,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帶頭人。支持工商企業、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鄉土人才創辦現代農業企業。
  (二)加強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和權益保護。加大“陽光工程”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補貼標準,充實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完善培訓機制。適應製造業發展需要,從農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級技工。鼓勵用工企業和培訓機構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民轉移就業培訓。按照城鄉統一、公平就業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民外出就業的制度保障。做好農民工就業的公共服務工作,加快解決農民工的子女上學、工傷、醫療和養老保障等問題,切實提高農民工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
  (三)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這是增強農民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繼續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7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有條件的地方可擴大免、補實施範圍。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村成人教育,擴大職業教育面向農村的招生規模。加大對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農林類專業學生的助學力度,有條件的地方可減免種植、養殖專業學生的學費。努力掃除農村青壯年文盲。繼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範圍,加強規範管理,擴大農民受益面,並不斷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推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加大少生快富工程實施力度。增加農村文化事業投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步伐。
  (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人員能力。建立農村基層幹部、農村教師、鄉村醫生、計劃生育工作者、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及其他與農民生産生活相關服務人員的培訓制度,加強在崗培訓,提高服務能力。進一步轉換鄉鎮事業單位用人機制,積極探索由受益農民參與基層服務人員業績考核評定的相關辦法。加大城市教師、醫務人員、文化工作者支援農村的力度,完善鼓勵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的有關辦法,引導他們到農村創業。有條件的地方,可選拔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鄉村任職,改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結構。
  七、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客觀要求。必須加快改革步伐,為建設現代農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一)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有條件的地方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試點,暫不具備條件的省份要進一步擴大市、縣試點範圍,從鄉村實際出發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完善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措施,搞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基層政府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安排一定資金,對地方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給予獎勵補助。
  (二)統籌推進農村其他改革。進一步發揮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幹和支柱作用,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儘快明確縣域內各金融機構新增存款投放當地的比例,引導郵政儲蓄等資金返還農村,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在貧困地區先行開展發育農村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的試點。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土地承包關係,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徵地制度改革。穩定漁民的水域灘塗養殖使用權。加快推進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繼續搞好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搞好水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水權分配、登記、轉讓等各項管理制度。繼續推進農墾體制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發揮農墾企業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清理化解鄉村債務。全面清理核實鄉村債務,摸清底數,鎖定舊債,制止發生新債,積極探索化解債務的措施和辦法,優先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債務。各地要妥善處理好歷年農業稅尾欠,在嚴格把握政策和加強審核的前提下,該減免的要堅決減免,能豁免的應予以豁免。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安排一定獎勵資金,鼓勵地方主動化解鄉村債務。
  (四)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認真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發展。各地要加快制定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施細則,有關部門要抓緊出臺具體登記辦法、財務會計制度和配套支持措施。要採取有利於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稅收和金融政策,增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示範項目資金規模,著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市場營銷、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産品加工儲藏和農資採購經營。
  八、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
  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個傳統和重大原則,也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全黨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要適應農村經濟社會深刻變化的新形勢,調整工作思路,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
  (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三農”工作,省、市、縣黨委要有負責同志分管“三農”工作。充實和加強“三農”工作綜合機構,貫徹落實好黨的支農惠農政策。各部門要樹立全局觀念,強化服務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支持現代農業建設。各級領導幹部要轉變作風,深入鄉村、深入群眾,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要進一步細分地域類型,細化工作措施,更有針對性地搞好分類指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村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繼續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選好配強鄉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大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積極探索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選任鄉鎮領導幹部的有效途徑,關心村幹部的工作和生活,合理提高村幹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二)加強和改進農村社會管理。針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要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切實加強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建立健全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機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辦法,妥善解決農村社會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深入開展平安農村建設,加強農村警務建設,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農村安定有序。在農村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引導農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建立農村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危機處置能力。
  (三)促進農村和諧發展。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務公開制度,促進農村基層民主健康發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社會事業、改善生産生活條件的支持力度。繼續搞好開髮式扶貧,實行整村推進扶貧方式,分戶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提高扶貧開發成效。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確定低保對象範圍、標準,鼓勵已建立制度的地區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區建立制度,中央財政對財政困難地區給予適當補助。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高度重視農村殘疾人事業,妥善解決外出務工農民家庭的實際困難。做好農村消防及其他安全工作,堅決制止污染企業向農村擴散,強化對各類地質災害的監控,做好救災救濟工作,切實增強群眾安全感。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紮實苦幹,奮力開拓,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