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 衛生部關於加強醫學教育工作
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高〔2009〕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衛生廳(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衛生局,教育部有關直屬高等學校,衛生部有關直屬單位:
  近年來,我國醫學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醫學教育全局,進一步提高醫學教育質量,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學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促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現就今後一個時期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醫學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幸福。衛生事業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關係到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衛生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才。醫學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素質衛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務就是要以醫療衛生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和造就一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具有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衛生人才隊伍,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衛生人力資源、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促進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隨著人民群眾衛生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衛生服務模式的重大變革以及國際醫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和新問題。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戰略目標,醫學教育承擔著重要的任務。各級教育、衛生行政部門和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衛生人才培養工作,根據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客觀需求,科學、合理制定醫學教育的發展規劃,處理好改革與發展、規模與質量的關係,規範管理,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高質量,促進醫學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提高質量,加快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加強醫學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關鍵。醫學院校要根據現代醫學模式和我國衛生服務的發展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適時修訂各類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積極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構建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與醫學知識相結合,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新型課程體系;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著力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加強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公共衛生和全科醫學教育,培養學生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堅持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教學要求,提倡早期接觸臨床,密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積極探索在培養過程中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機制;加強考試和教學評價方法改革,逐步建立科學的考試方法和教學評價制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
  三、德育為先,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
  醫學教育,德育為先。要將德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列為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發展祖國衛生事業和保障人類身心健康的使命感。要進一步加強以醫學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為基本內容的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責任感,重視倫理問題,將預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維護民眾的健康利益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責任;以多種形式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增強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強化人際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理解文化價值的能力,培養學生關愛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職業操守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加大投入,切實保障醫學教育教學工作運行
  各級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要與同級財政部門積極協調,根據醫學教育高成本的特點,加大對醫學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醫學教育的生均撥款。中央財政從2008年開始,將中央部委所屬高校醫學本科生的生均撥款定額標准予以大幅度提高;中央財政在安排有關專項資金時,將對中央部委所屬高校的醫學教育予以傾斜。教育部將把地方對醫學教育的生均撥款情況作為審批醫學類專業(指畢業生可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專業)的重要指標。學校要加大醫學教育的教學經費投入,切實把教學工作作為經費投入的重點,特別要加大實踐教學專項經費投入。學校要加強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投入,改善實踐環節教學條件,保障教學運行需要。附屬醫院和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應不斷加強教學條件建設,保證臨床教學質量。
  五、重視實踐,加強醫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是保證和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要認真落實衛生部、教育部共同制訂頒布的《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規範臨床實踐教學行為,在保障患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保證臨床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教育、衛生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落實各類臨床教學基地的評估和認可制度,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臨床教學基地和社區教學基地。為保障醫學臨床教學質量,舉辦醫學教育的高等學校應使醫學類專業在校生數與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床位數之比達到1:1,畢業實習生生均實際管理病床不少於6張。在高等學校醫學教育認證工作及教學水平評估中,要加強對臨床實踐教學的考察,實踐教學環節不合格的學校應削減醫學教育招生計劃。
  高等學校要積極創新醫學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平臺的建設。積極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的改革,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組織學生早期接觸臨床,使學生在醫療衛生環境中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要有計劃地安排醫學生到農村和城市社區進行社會實踐,系統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要建立穩定的臨床教學管理機構和隊伍,完善臨床教學工作協調製度和機制,保證教學秩序,及時研究解決臨床教學中的問題;嚴格臨床教學人員的聘任制度,明確臨床教學人員的職責;完善臨床見習、畢業實習和社區衛生服務實習實踐教學大綱,提倡以臨床二級學科為基礎的寬口徑臨床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加強對學生臨床實踐的管理和考核。
  六、建設隊伍,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
  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牢固確立教師在辦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的主導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不斷深化教師聘任制改革,全面推進高等學校和附屬醫院的崗位設置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崗位績效工資制度,調動和發揮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教師培養工作,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導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支持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鼓勵名師、名醫為本科生授課。完善臨床教師編制管理,加強臨床教師隊伍建設,制定政策、完善制度促進臨床醫務人員提高臨床教學水平。加強師德、醫德建設,不斷強化教師教學工作制度,完善教師教學考核機制,大力宣傳在教學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建設一支學風優良、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醫學教育教師隊伍。
  七、實施認證,保證醫學教育教學質量
  建立政府、社會和學校有機結合的醫學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實施醫學教育認證,開展以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為依據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工作,以認證結果作為審核醫學教育招生規模的依據,並將認證結果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佈。
  各醫學院校在實行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過程中,要創造性地加強和改進教學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學校內部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和運行機制,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八、創新管理,建立統籌協調的醫學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建立和完善教育、衛生行政部門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其對醫學教育的宏觀指導與管理的作用,及時研究解決醫學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以衛生需求為導向,促進醫學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建一批高等醫學院校,切實加強高水平醫學院建設。
  承擔教學工作是附屬醫院的基本任務之一,要把教學建設納入附屬醫院發展的整體規劃,促進附屬醫院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協調發展。
  鞏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成果,進一步完善促進醫學教育發展的運行機制。要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學科綜合優勢,加強醫學科研平臺建設,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優化整合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拔尖創新衛生人才的培養和創新性重大科技成果的産出。
  九、完善體系,促進畢業後醫學教育與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穩步發展
  進一步明確院校醫學教育、畢業後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三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畢業後醫學教育是臨床醫師培養的必需階段,要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以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為重點的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完善培訓標準和培訓基地標準,組織審定培訓基地;研究制訂與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相關的人事管理、資金籌措等配套政策;充分發揮有關高等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及社團組織在畢業後醫學教育中的作用。
  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的管理,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積極推動繼續醫學教育發展。健全管理機構,規範基地的審定與管理。加強對培訓過程的監管,完善運行機制,保證培訓質量。將繼續醫學教育與衛生技術人員考核、聘任、晉陞等人才管理制度相結合,保證衛生技術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認真研究和把握遠程教育的特點,推進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擴大繼續醫學教育的覆蓋面。
  十、統籌規劃,科學調控醫學教育的發展規模與層次結構
  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要以衛生服務需求和區域衛生規劃為引導,綜合考慮醫學教育資源等因素,確定總體規模,統籌規劃各學科(專業)、各層次、各階段醫學教育,科學調控醫學教育的發展速度和招生規模。遵循醫學教育規律,嚴格控制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積極發展護理、藥學等衛生職業教育。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據國家和地區衛生人才需求狀況、辦學條件、實踐基地、畢業生就業率等因素審核醫學教育招生計劃。
  醫學類專業以修業年限五年制為主體,現階段適量保留三年制,控制長學制醫學教育。根據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逐步提高醫學教育辦學層次,積極探索建立科學合理並適應中國國情的醫學學位體系。遵循中醫藥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規律,進一步研究加強中醫藥教育。構建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各階段合理銜接的醫學教育體系。
  十一、加強指導,規範醫學教育學科專業設置管理
  高等學校增設醫學類本科和專科專業,須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報教育部,教育部徵求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意見後審批;增設醫學相關類、藥學類本科和專科專業,須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徵求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意見後批准,本科專業報教育部備案。嚴格控制中等教育醫學類專業招生。職業技術學院原則上不新增醫學類專業點,未經教育部批准的醫學類專業一律停止招生。進一步規範本、專科醫學類專業名稱,未經批准不得在專業名稱前、後加注專業方向。
  成人高等教育舉辦的醫學類專業、醫學相關類專業、藥學類專業的學歷教育,只允許招收已取得衛生類執業資格的人員,其中自學考試不得舉辦醫學類專業學歷教育,各類高等學校遠程教育未經教育部批准不得舉辦醫學類專業的學歷教育。高等學校不得以聯合辦學形式在中等學校舉辦普通高等醫學教育、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試辦初中畢業五年制醫學教育必須經教育部、衛生部批准。
  十二、強化措施,積極為農村培養適宜衛生人才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為農村培養、培訓衛生人才是醫學院校的重要任務,也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高等醫學院校要加大為農村培養適宜衛生人才力度,鼓勵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和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服務。採取定向免費培養等多種方式,為貧困地區農村培養實用的醫療衛生人才。醫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按有關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對省級政府安排高等醫學院校面向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培養衛生人才可以申請安排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地方政府與醫學院校聯合製定為農村鄉(鎮)、村衛生機構培養衛生人才方案,其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的考生,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按定向就業招生管理辦法,適當降低錄取分數。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在崗培訓制度,制定規範和要求,選擇有條件的醫院和其他衛生機構,建立面向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培訓基地,積極開展各類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工作。醫學院校要積極組織支援農村的培訓項目,充分利用各種形式,拓寬在職、在崗培訓渠道,提供培訓機會。
  十三、狠抓落實,加強社區衛生人才培養工作
  加強社區衛生人才培養是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重要措施。高等學校要加強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學的課程建設、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全科醫學研究生學位教育,培養學科帶頭人。鼓勵在有條件的高等學校中建設為本地區服務的全科醫學培訓中心。認真組織實施社區衛生人員崗位培訓工作,促進社區衛生人員轉變服務理念與服務模式,切實提高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和培訓補償機制,在5—10年內培養出一大批合格的全科醫師。完善社區衛生人員繼續教育制度,採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大力開展具有社區衛生服務特點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繼續教育,並將社區衛生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作為人才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據。
  加快社區衛生人才培養能力建設。遴選和建設一批社區衛生人才培養的社區教學示範基地,鼓勵條件較好的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承擔各種培訓任務,加強教材建設,組織編制一批高質量的適合不同層次人才培養需要的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學等培訓教材。

教 育 部          
衛 生 部          
二○○九年二月二十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