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全文如下。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展,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依據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結合我國青年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所指的青年,年齡範圍是14-35周歲(規劃中涉及婚姻、就業、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時,年齡界限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序  言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始終堅持把青年作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為青年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施展才華創造條件、提供舞臺;尊重青年敢想敢幹、富有夢想的特質,注重激發青年的參與熱情和創新活力,引領青年勇開風氣之先、走在時代前列;關心、解決青年的現實問題和迫切需求,支持青年在人民的偉大奮鬥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發展事業,反復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運動方向,全面加強對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和成長成才服務,制定實施一系列促進青年發展的政策措施,激勵引導青年與民族同命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發展,為廣大青年指明了正確成長道路,創造了良好成長環境。

在黨和國家的關心、支持和推動下,我國青年發展事業取得巨大進步和歷史性成就。青年的思想政治面貌總體健康向上,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青年的基本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青年群體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教育事業長足發展,青壯年人口文盲基本消除,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3年,處於我國歷史上最好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顯著縮小;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水平不斷提升,法治國家建設不斷推進,青年發展權益得到更好維護;青年的創新能力、創業活力不斷增強,青年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著自身的成長髮展。

未來10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需要青年一代充分發揮作用,在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建功立業、接續奮鬥。

青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必須清醒認識到,青年發展事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廣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是:青年思想教育的時代性、實效性有待增強,用共産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青年,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任務尤為緊迫;青年體質健康水平亟待提高,部分青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青年社會教育和實踐教育需要加強,提高教育質量的任務仍十分艱巨;青年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影響就業公平的障礙有待進一步破除;青年創業創新的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鼓勵青年創業創新的政策和社會環境需要不斷優化;人口結構的新特點新變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在婚戀、社會保障等方面需要獲得更多關心和幫助;統籌協調青年發展工作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進青年發展的合力有待進一步形成。

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的高度,把青年發展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整體思考、科學規劃、全面推進,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動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勁、持久的青春動力。

一、指導思想、根本遵循、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黨管青年原則,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時代主題,充分照顧青年的特點和利益,優化青年成長環境,服務青年緊迫需求,維護青年發展權益,促進青年全面發展,引導青年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更好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根本遵循。堅持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運動方向,全面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青年工作的決策部署,引導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堅持以青年為本,尊重青年主體地位,把服務與成才緊密結合,讓青年有更多獲得感,促進青年在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實現全面發展;堅持全局視野,從戰略高度看待青年發展事業,黨委加強領導,政府、群團組織、社會等各方面協同施策,共同營造有利於青年發展的良好環境。

3.總體目標。到202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廣大青年思想政治素養和全面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到2025年,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廣大青年思想政治素養和全面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不斷成長為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於開拓,堪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重任的有生力量。

二、發展領域、發展目標、發展措施

(一)青年思想道德

發展目標:廣大青年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更加鞏固。

發展措施:

1.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共産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學習宣傳教育,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學習教育,使中國夢成為青年共同追求的奮鬥目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青年衷心擁護的發展道路,使共産主義成為青年矢志追求的遠大理想,增進青年對黨的信賴、信念、信心。注重引導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注重加強宣傳教育、示範引領和實踐養成,引導廣大青年增強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把人生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2.在青年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年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青年的堅定信念,外化為青年的自覺行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引導青年學習了解黨史國史、近現代史和改革開放史,繼承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文化傳統,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自覺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引導青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青年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青年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培養良好個人品德,積極倡導和培育誠信品格,爭當“向上向善好青年”,在引領社會文明風尚中發揮積極作用。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推動各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自覺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共同維護祖國統一和各民族繁榮發展。開展青年國防教育,推動軍地青年共建共育,教育適齡青年自覺履行兵役義務。

3.分類開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導。面向中學中職學生,廣泛開展“與人生對話”主題活動,引導他們從小確立人生奮鬥的遠大志向,培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感情。面向大學生,廣泛開展“與信仰對話”主題活動,引導他們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面向企業青年,廣泛開展崗位建功活動,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個人、企業、社會、國家的關係,以積極、務實、理性的態度面對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面向進城務工青年,注重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在排憂解難、傳遞關懷中引導他們心向黨和政府、矢志拼搏奮鬥。面向農村青年,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支農惠農政策,引導他們樹立“農村天地廣闊、青年大有可為”的思想認識。

4.強化網上思想引領。把互聯網作為開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團結、帶動和壯大網上積極力量,大力開展正面宣傳,實施“青年好聲音”系列網絡文化行動,增強網絡正能量,消解網絡負能量。提升網絡輿情分析和引導能力,疏導青年情緒,澄清誤解和謠言,引導青年形成正確認知。在青年群體中廣泛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引導青年科學、依法、文明、理性用網。廣泛開展青年網絡文明志願者行動,組織動員廣大青年註冊成為網絡文明志願者,參與監督和遏止網上各種違法和不良信息傳播,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作貢獻。

(二)青年教育

發展目標:青年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逐步實現,教育公平程度明顯提升。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5年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以上。

發展措施:

1.提高學校育人質量。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學校教育全過程。改善課堂教學,調動青年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創新興趣和科學素養。科學設計開展實踐育人活動,通過探索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等途徑,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提升綜合素質。豐富學生創新實踐平臺,深入開展“挑戰杯”競賽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支持培育學生科技創新社團,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探索提供必要條件。將中小學共青團、少先隊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嚴格教師準入制度,突出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深化教師評價管理體系改革。深入開展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創建,創造和諧優美校園環境。在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加強青年學研究。

2.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邊遠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逐步縮小地區間教育資源差距。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全部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完善貧困家庭學生、進城務工青年、少數民族青年和殘疾青年等特殊青年群體幫扶救助機制,健全資助體系、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政策。

3.強化社會實踐教育。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經費投入,加強青年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鼓勵機關、軍隊、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為有組織的青年社會實踐提供幫助和便利。在青年中廣泛開展科普教育和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引導廣大青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廣泛開展大中專學生“三下鄉”、志願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參與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公益事業。推進青年信用體系建設,逐步應用到青年入學、就業、創業等領域,引導青年踐行誠信理念。

4.促進青年終身學習。強化家庭教育基礎作用,全面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理念、知識和方法,實現家庭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社會責任、生活技能、勤儉美德、自律能力的基礎性培養。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開展師生互動式、同伴共享式技能學習培訓。加大青年社會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機制。創造社會教育良好環境,規劃青年成長成才各個環節的教育需求,統籌協調文化、出版、影視、網絡等資源,實現對青年教育空間的全覆蓋。構建並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各類學習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在線教育和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培訓體系。

5.培育青年人才隊伍。實施青年英才開發計劃,在重點學科領域培養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統籌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領域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對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類人才工程項目對青年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中設立青年專項。改革完善青年人才管理體制,創新青年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善於發現、重點支持、放手使用青年優秀人才。加強知識産權保護,鼓勵青年人才創新創造。鼓勵和支持青年人才參與戰略前沿領域研究,著力培養一批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堅持自主培養開發與海外引進並舉,用好國內優秀人才,吸引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青年專門人才。

(三)青年健康

發展目標:持續提升青年營養健康水平和體質健康水平,青年體質達標率不低於90%;有效控制青年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青年心理健康輔導和服務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引領青年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建設。

發展措施:

1.提高青年體質健康水平。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嚴格執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學校教育中強化體質健康指標的硬約束。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發揮學校體育考核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保證體育課時和課外鍛鍊時間得到落實。組織青年廣泛參與全民健身運動,培養體育運動愛好,提升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在城鄉社區建設更多適應青年特點的體育設施和場所,配備充足的體育器材,方便青年就近就便開展健身運動。鼓勵和支持青年體育類社會組織發展,帶動更多青年培養體育興趣和愛好。

2.加強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注重加強對青年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青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培養良好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促進青年身心和諧發展,指導青年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加強對不同青年群體社會心態和群體情緒的研究、管控和疏導,引導青年形成合理預期,主動防範和化解群體性社會風險。加強青年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心理衛生知曉率。支持各級各類青年專業心理輔導機構和社會組織建設,大力培養青年心理輔導專業人才。重點抓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學和職業學校普遍設置心理健康輔導諮詢室,有條件的學校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構建和完善青年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及干預機制。加強源頭預防,注重對青年心理健康問題成因的研究分析,及時識別青年心理問題高危人群,採取有效措施解決或緩解青年在學業、職業、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

3.提高各類青年群體健康水平。重視服務殘疾青年的專業康復訓練,落實器材、場所等配套保障。解決農村地區、貧困地區、西部地區青年學生的營養健康問題。引導高校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做好青年職業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大幅度降低在職青年職業病發生率。關注進城務工青年健康狀況,開展健康監測。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志願服務、慈善捐助等形式為青年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服務。

4.加強青年健康促進工作。編撰和出版有關生命教育的讀物,引導青年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定期組織青年參與公共場所安全演練,開展災害逃生、傷害自護、防恐自救、互助互救等體驗教育,增強青年在應對突發性事件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災避險能力。在青年中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健康教育,提升青年健康素養水平。廣泛開展禁煙宣傳,讓青年成為支持禁煙、自覺禁煙的主體人群。完善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機制,針對重點青年群體加強宣傳教育,推廣有效的干預措施,切實降低艾滋病和性病發生率。做好禁毒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青年群體尤其是青年學生群體對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認識。強化對娛樂場所的監管,嚴厲打擊吸毒販毒、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

(四)青年婚戀

發展目標:青年婚戀觀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青年的相關法定權利得到更好保障。

發展措施:

1.加強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和引導。將婚戀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強化青年對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識、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青年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發揮大眾傳媒的社會影響力,廣泛傳播正面的婚戀觀念,鮮明抵制負面的婚戀觀念,形成積極健康的輿論導向。倡導結婚登記頒證、集體婚禮等文明節儉的婚慶禮儀。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傳承優良家教家風,培育家庭文明。加強青年敬老、養老、助老道德建設,大力弘揚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2.切實服務青年婚戀交友。支持開展健康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動,重點做好大齡未婚青年等群體的婚姻服務工作。規範已有的社會化青年交友信息平臺,打造一批誠信度較高的青年交友信息平臺。依法整頓婚介服務市場,嚴厲打擊婚托、婚騙等違法婚介行為。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為青年婚戀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和適合青年特點的便利條件。

3.開展青年性健康教育和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在青年中加強對國家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宣傳教育,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加大對性知識的普及力度,在有條件的學校推廣性健康課程,加強專兼職性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預防和減少不當性行為對青年造成的傷害,大幅度降低意外妊娠的發生率。大力弘揚以“婚育文明、性別平等;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為核心的婚育文化,堅決抵制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加大對適齡青年的婚育輔導力度,加大適齡青年婚前檢查、孕前檢查和産前檢查的普及力度。

4.保障青年在孕期、産假、哺乳期期間享有的法定權益。全面落實女性青年在懷孕、生育和哺乳期間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鼓勵條件成熟的地方探索在物質、假期等方面給予青年更多支持。

(五)青年就業創業

發展目標:青年就業比較充分,高校畢業生就業保持在較高水平;青年就業權利保障更加完善,青年的薪資待遇、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等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青年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業活力明顯提升。

發展措施:

1.推動完善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政策體系。根據就業形勢和就業工作重點變化,加強就業政策與産業、貿易、財稅、金融等政策的協調,進一步完善積極就業政策。發揮公共財政促進青年就業作用,完善落實財政金融扶持政策,扶持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吸納青年就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青年自主就業,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進一步完善青年創業就業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規。加強就業統計工作,健全青年就業統計指標體系。

2.加強青年就業服務。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計劃。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功能,把有就業意願的青年全部納入服務範圍,全面落實免費公共就業服務,對就業困難青年提供就業援助,幫助長期失業青年就業。創新就業信息服務方式方法,注重運用互聯網技術打造適合青年特點的就業服務模式。加強青年職業培訓,健全面向青年的勞動預備制培訓計劃,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為畢業生提供職業指導、就業信息、就業見習、就業幫扶等服務。開展青年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訂單、定向和定崗式培訓,對農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等新生代農民工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為有創業意願的青年農民工提供創業培訓。開展青年重點群體職業培訓,加大貧困家庭子女、青年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青年軍人和殘疾青年等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力度,按規定提供培訓補貼,對農村貧困家庭學員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員給予生活補貼。

3.推動青年投身創業實踐。建立青年創業人才匯聚平臺,建設青年創業導師團隊,開展普及性培訓和“一對一”輔導相結合的創業培訓活動,幫助青年增強創業意識、增進創業本領。推動青年創業第三方綜合服務體系建設,搭建各類青年創業孵化平臺,完善政策諮詢、融資服務、跟蹤扶持、公益場地等孵化功能。加大青年創業金融服務落地力度,優化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拓寬股權投資等直接融資渠道。支持青年創業基金髮展,發揮好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解決青年創業融資難題。落實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建設青年創業項目展示和資源對接平臺,搭建青年創業信息公共服務網絡,辦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展交會、博覽會等創業品牌活動。著力培育服務青年創業的社會組織,建設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和服務實體。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建立健全教學與實踐相融合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顯著提升青年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深入開展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培養,支持青年返鄉創業。完善互聯網創新創業政策,實施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加強對留學回國創業青年的服務,幫助他們了解國內信息、熟悉創業環境、交流創業經驗、獲得政策扶持。推動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更好激發青年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

4.加強青年就業權益保障。完善青年就業、勞動保障權益保護機制,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訴訟、安全生産監管監察工作力度。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規範招人用人制度,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完善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的聯動機制。

(六)青年文化

發展目標:更好引導青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青年文化活動更加豐富,文化精品不斷增多,傳播能力大幅提升,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服務設施、機構和體制更加健全。青年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率顯著提高。

發展措施:

1.加強文化精品創作生産。發揮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中國藝術節、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中國新聞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重大工程項目、評獎的引導帶動作用,鼓勵文化機構、文藝工作者特別是青年文化人才,創作生産展現當代青年奮發向上、崇德向善、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精品。引領網絡文化,保護網絡文化知識産權,扶持高質量網絡文化産品生産,加強微電影、動漫、遊戲等內容創作創新,提升優秀網絡文化産品供給能力和傳播能力。國家藝術基金、國家出版基金等文化發展基金要加強對青年題材重點選題項目的扶持,鼓勵優秀青年文化人才參與創作,支持青年題材優秀圖書、影視、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等生産、發行和推廣。

2.豐富青年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優秀文化作品全國性巡展巡演。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展示交流,引導青年積極參與文化遺産保護、傳統工藝振興、民間文藝傳承。以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鄉村文化、社區文化、社團文化、網絡文化為載體,加強基層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推動青年人均年度圖書閱讀量和藝術鑒賞、科普水平逐年提高。加強中國青年與各國青年人文交流,學習、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提升文化自信。

3.造就青年文化人才。通過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文化産業人才培養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軍人才和互聯網創新人才培養等項目,實施青年文化人才培養計劃,資助具備文化創新能力、掌握現代傳媒技術、熟悉國際人文交流、善於經營管理的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課題研究、領銜重點文化項目。加強後備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面向青年文化工作者開展文化創意服務、文化生産實踐、文化經營管理、媒體融合發展、國際合作規則等方面培訓,凝聚文化研究、創作、表演、傳播、經營、管理、志願服務等青年人才。

4.優化青年文化環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報刊、電臺、電視臺、新聞網站設立青年欄目、節目,製作和傳播有益於青年健康成長的內容,增加青年題材報道內容和播出時間,大力宣傳青年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報刊和網絡重點欄目、電視和院線黃金時段,增加優秀青年文化精品的宣傳內容、頻次,引導青年樹立高尚精神追求、文明生活方式和正確消費觀念。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增強針對青年群體的服務功能。

5.積極支持青年文化建設。加強文化理論研究,及時掌握青年文化需求、文化觀念、文化潮流的動態變化,引領和指導青年文化實踐。扶持以服務青年為主要功能的報紙、刊物、新聞出版、網站等文化企事業單位發展。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通過票價補貼、劇場運營補貼等方式,支持青年藝術表演團體公益演出。促進企業和民間資本增加對青年文化事業的投入。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擁有版權的文化産品無償用於公益性青年文化活動和服務。鼓勵和支持各類文化單位在五四青年節面向青年免費或低收費開展文化活動、提供文化服務。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方式,鼓勵青年文化陣地、青年文化團體等社會力量承接青年文化服務。

(七)青年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

發展目標:青年更加主動、自信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青年社會參與的渠道和方式進一步豐富和暢通,實現積極有序、理性合法參與。共青團、青聯、學聯組織在促進青年社會融入和社會參與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帶動各類青年組織在促進青年有序社會參與中發揮積極作用。青年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增強,青年志願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不同青年群體相互理解尊重。青年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拓展。

發展措施:

1.健全黨領導下的以共青團為主導的青年組織體系。積極推進共青團改革,著力構建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的作用。加強共青團自身建設,適應青年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不斷創新組織設置,更多更廣地覆蓋新興領域青年和流動青年;尊重青年主體地位,調動廣大青年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基層團組織,完善青年社會參與的基本組織依託。教育廣大共青團員切實增強先進性光榮感,自覺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充分發揮在青年中的模範作用和對青年的凝聚作用。充分發揮青聯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廣泛團結各族各界青年的功能,強化共青團在青聯組織中的引領作用,推動青聯組織帶領各族各界青年在大團結大聯合中實現共同發展。加強共青團對學聯組織的指導,推動學聯組織引導學生追求進步、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發展培育青年社團,加強對各行各業青年的凝聚和服務。更好聯絡、服務和引導青年社會組織,促進青年有序社會參與。支持共青團、青聯、學聯依法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更好參與青年社會事務管理和服務;支持各類青年社會組織立足自身優勢,以合適方式參與政府購買服務。

2.著力促進青年更好實現社會融入。鼓勵和支持青年參與社會實踐和公益服務,推動理論學習與勞動實踐相結合,突出個人實踐與社會公益有機統一,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增加人生歷練,強化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充分發揮家庭在青少年社會融入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青少年自強自立,為青少年接觸社會、開展社會交往創造更多機會、提供有效指導。學校教育要支持青年學生開展各種課外和校外活動,加強對青年學生社會融入的針對性指導,促進青年學生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主動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積極促進在內地就學、就業少數民族青年和進城務工青年及其子女的社會融入,幫助他們更快適應當地習俗、更好融入所在社區。充分發揮青年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的獨特作用,吸引和帶動青年廣泛參與各類社會服務,不斷培養和提升社會化技能。引導青年正確認識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的關係,多到社會實踐中長見識、練本領,防止沉迷網絡。要在全社會推動形成鼓勵青年多樣化參與、支持青年個性發展、寬容青年失誤的氛圍,為青年更好融入社會營造良好環境。

3.引領青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支持共青團、青聯代表和帶領青年積極參與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社會有關方面各類協商,就涉及青年成長髮展的重大問題協商探討、提出意見、凝聚共識,充分發揮政治參與職能。探索建立有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青少年事務聯絡機制,為青年參與暢通渠道、搭建平臺。鼓勵青年參與城鄉基層群眾自治,推動完善民主懇談、民主議事制度,在實踐中提高青年政治參與能力。推薦優秀青年代表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人民調解員等,依法履行相關職責。

4.鼓勵青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圍繞國家整體發展戰略需要,深化各類建功活動,樹立先進典型,激勵青年在各行各業積極創新,拓展工作領域和空間,形成發展新動力。鼓勵青年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帶頭踐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共建生態文明,共創美麗中國。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充分發揮青年企業家、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致富帶頭人、青年志願者等群體作用,為貧困地區改善區域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支持。摸清底數、精準施策,充分發揮教育和就業創業在青年脫貧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貧困青年早日脫貧。堅持圍繞大局、服務社會需求、突出青年特色,深化青年志願服務工作,組織引導廣大青年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

5.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加強對青年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完善黨委和政府與青年社會組織溝通交流機制,把對青年社會組織的管理和引導納入法治化軌道。改進對青年社會組織的聯絡服務,充分發揮共青團和青聯組織作用,通過資金支持、提供陣地場所、培訓骨幹人員等方式扶持青年社會組織健康發展。重點支持行為規範、運作有序、公信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青年社會組織,重點發展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青年社會組織,積極發揮重點青年社會組織的示範帶動作用。改善對青年社會組織的監督管理,建立完善民政部門和共青團、青聯等群團組織及有關職能部門協同發揮作用的管理機制。

6.增進不同青年群體的交流融合。整合各方資源,幫助解決重點、新興領域青年群體的實際困難,增進新生代農民工、青年企業家、青年社會組織骨幹、青年新媒體從業人員、高校青年教師、歸國留學青年等群體的政治認同和社會參與。發揮共青團組織優勢,主動聯絡新的社會階層青年群體,吸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進入組織體系。創造條件推動不同階層、不同領域青年群體進行經常性對話交流,增進理解、認同和包容,舒緩社會壓力,融洽社會關係。

7.增強港澳臺青年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實施港澳臺青少年交流計劃,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式,提高交流實效,實現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包容差異、消除隔閡、增進認同。積極創造條件,搭建港澳臺青年來內地創新創業平臺,支持港澳臺青年在國家發展及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融合中尋找發展機會,為港澳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服務。幫助港澳臺青年形成對“一國兩制”的正確認知、對祖國文化的認同。

8.支持青年參與國際交往。拓寬青年參與國際交往的渠道,為青年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完善選拔方式、豐富選拔手段,讓更多的青年群體代表參與國際交流。培養推薦青年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加大宣傳力度,提升青年國際交流活動的影響力和輻射面。

(八)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

發展目標:青少年權益維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得到全面貫徹實施。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更加健全,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行為受到有效打擊和遏制。

發展措施:

1.全面貫徹實施有關青少年發展的法律法規。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教育、衛生、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領域涉及青少年權益的法律法規貫徹實施,切實保障青年合法權益。共青團等群團組織要及時了解和研判青年發展狀況,監督涉及青年發展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代表青年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提出建議,推動及時有效解決青年實現發展權益面臨的現實困難和突出問題。

2.完善青少年權益維護法律法規和政策。針對青年權益保障中的突出問題,制定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在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中增加有利於維護青年普遍性權益的內容。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專章為基礎,建立健全涵蓋福利、保護、司法等內容的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加快制定電子商務、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等法律法規,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嚴格落實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有效防範暴力、色情、賭博、毒品、迷信、邪教等腐朽沒落文化和醜化黨和國家形象及革命先烈的信息傳播。

3.健全青少年權益保護機制。尊重青年主體地位,拓展青年權益表達渠道,充分發揮共青團、青聯組織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訴求的作用。建立青年權益狀況輿情監測體系和輿論引導機制。支持共青團建設青少年維權工作網絡平臺和12355青少年服務台,把法治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結合起來,帶動青年社會組織、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積極參與維護青少年權益。深化“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建立健全基層青少年維權工作機制。加強對困難青年群體、進城務工青年及其未成年子女等群體的關愛和權益維護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網絡,鼓勵和支持法律服務機構、社會組織、事業單位等依法為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和援助。健全未成年人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加強監護缺失、受到監護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

4.依法打擊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行為。貫徹落實涉及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拐賣、性侵害、遺棄、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大力開展青少年禁毒工作,依法懲處涉及青少年的毒品違法犯罪活動。嚴厲打擊涉校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網絡領域綜合執法,嚴厲打擊各類涉青少年網絡違法犯罪。

(九)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發展目標: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全覆蓋,青少年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成長環境進一步凈化。形成比較完善的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格局,建立針對有嚴重不良行為和涉罪青少年進行教育矯治的有效機制,青少年涉案涉罪數據逐步下降。

發展措施:

1.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青少年明確基本的法律底線和行為邊界,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積極開拓第二課堂,配齊配強中小學校兼職法治副校長、輔導員。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在法律實施過程中面向青少年開展法治教育的制度規範。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和平安建設內容,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注重運用網絡新媒體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統籌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發展壯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隊伍和志願者隊伍。

2.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清理和整治社會文化環境,加大“掃黃打非”工作力度,打擊各類侵權盜版行為,加強對影視節目的審查,強化以未成年人為題材和主要銷售對象的出版物市場監管。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和安全防範工作,嚴格落實禁止在中小學校園周邊開辦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娛樂場所、彩票專營場所等相關規定。依法採取必要懲戒措施,有效遏制校園欺淩、校園暴力等案(事)件發生。凈化網絡空間,完善網絡文化、網絡出版、網絡視聽節目審查制度和市場監管,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整治網絡涉毒、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推動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健康發展,進一步規範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服務管理,依法查處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的行為,依法取締無照場所。

3.做好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工作。大力推進“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推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列入各地工作規劃和財政預算,不斷健全組織機構和工作體系。在全國縣級地區全面推開並不斷深化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工作,明確各類群體工作重點,建立覆蓋完整、切實有效、主責清晰、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化家庭監護和學校教育職責,防止青少年脫離與家庭、學校的聯絡,出現不良行為時能夠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暢通有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進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矯治的渠道,研究建立符合條件的涉案未成年人進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矯治的程序。完善專門學校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矯治水平。充分發揮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作用,對重點青少年群體提供困難幫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等專業服務。

4.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專門機制建設,明確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改革完善未成年人收容教養制度。在偵查、起訴、審判、刑事執行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落實社會調查、心理疏導與測評、分押分管、嚴格限制適用逮捕措施、強制辯護、合適成年人參與、當事人和解、附條件不起訴、分案起訴、法庭教育、回訪幫教、犯罪記錄封存、分類矯治等特殊保護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建立未成年人幫教基地。妥善安置附條件不起訴、適用非監禁刑、特赦的未成年人以及解除收容教養和其他刑滿釋放的青少年。

(十)青年社會保障

發展目標:社會保障體系充分覆蓋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並在各類青年群體之間逐步實現均等化。

發展措施:

1.加強對殘疾青年的關心關愛和扶持保障。健全完善殘疾青年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服務保障政策,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推動殘疾青年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依法保障殘疾青年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權利。大力開展面向殘疾青年的專業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支持殘疾青年權益維護,培育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青年的社會風尚。

2.加強青年社會救助工作。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健全救助服務管理工作機制。加大對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促使其回歸家庭,有針對性地解決流浪未成年人在心理、健康、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家庭困難的失學、失業、失管青年提供就業、就學、就醫、生活等方面的幫助。加大臨時救助政策的落實力度,解決包括進城務工青年在內的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切實解決部分農村留守兒童中存在的學業失教、生活失助、親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問題。大力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為進城務工青年與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提供生活居住、日間照料、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幫助。

三、重點項目

1.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著重在青年學生骨幹、團幹部、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中選拔一批骨幹作為培養對象,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開設黨性教育、理論學習、實踐鍛鍊、工作錘煉、對外交流等方面的課程,進行階段性集中教育培訓,著力培養一批對黨忠誠、信仰堅定、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注重後續跟蹤培養,動態調整培養方式,充分發揮骨幹力量對各行業的示範帶動作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分全國、省級、省級以下三級實施,每年培養不少於20萬人。

2.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工程。堅持不懈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推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引導青年深入理解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教育全過程,搭建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文化熏陶等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公民道德宣傳,宣傳先進青年典型,開展社會道德實踐,引導青年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誠信互助、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引導青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挖掘重要節慶日、紀念日蘊藏的豐富教育資源,引導青年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3.青年體質健康提升工程。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以足球為突破口,集中打造青年群眾性體育活動載體,大力開展陽光體育系列活動和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課外體育鍛鍊活動,使堅持體育鍛鍊成為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時尚。培養青年體育運動愛好,經常性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體育運動項目和健身操(舞)、健步走、傳統武術、太極拳、騎車、登山、跳繩、踢毽等健身活動,力爭使每個青年具備1項以上體育運動愛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引導青年樹立健康促進理念,在健康促進事業中發揮積極作用。完善青年體質健康監測體系,實現定期抽樣監測和公開發佈監測結果,倡導青年形成良好的飲食、用眼和睡眠習慣,控制肥胖、近視、齲齒等常見病的發生率。改進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工作,激勵青年學生參與體育鍛鍊。

4.青年就業見習計劃。按照“項目化運作、社會化動員、規範化管理”思路,在企業、社區、科研院所建設一批見習、實習基地,開發一批具有職業發展空間、技能訓練機會的見習、實習崗位。把大學生實習納入高校實踐學分管理。把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各類社會青年納入就業見習範圍。加強青年就業見習培訓和管理,提高見習實效。充分匯聚政府、企業、社會的力量,為青年參與就業見習提供補貼與支持。

5.青年文化精品工程。支持青年文化精品創作推廣,支持青年文化創意賽事及文化體驗,支持青年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每年創作生産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涵蓋各文化類別的青年題材文藝精品。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青年網絡新媒體産品展播平臺,開展全國性青年互聯網創新創意活動。在國家級文化、出版類評獎推薦活動中,每年向青年推薦優秀影視、網絡、動漫文化作品不少於100小時,圖書、報刊文字量不少於200萬字,應用類網絡遊戲不少於3部、網絡音樂不少於10首。

6.青年網絡文明發展工程。深入推進“陽光跟帖”行動,引導廣大青年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上網,爭當“中國好網民”。發展壯大青年網絡文明志願者隊伍,持續廣泛、強有力、有針對性地發出青年好聲音。鼓勵支持互聯網企業、社會組織、文化機構製作推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青年喜歡的網絡新媒體文化産品。加大對中國青年網、未來網、中青在線等青年門戶網站、青年公益組織專屬網站以及“兩微一端”平臺的建設扶持力度;加大對青少年新媒體領域社會組織的引導和支持力度,舉辦網絡安全、網絡技能、網絡文化産品等方面競賽,發掘、吸引、培養各方面的青年網絡人才;加大網絡文明隊伍指揮協調系統建設力度,開發運行平臺,形成管理機制,提升組織效能。倡導網絡公益活動,使互聯網空間成為青年成長的溫馨家園。

7.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全面推行青年志願者實名註冊制度,發揮共青團員示範作用,到2025年實現實名註冊的青年志願者總數突破1億人。穩步培育青年志願服務骨幹隊伍,構建分層分類志願服務項目庫,擴大基層志願服務組織覆蓋,加強激勵評價、保險保障等機制建設,形成規模宏大、來源廣泛、門類齊全、管理規範的全國青年志願服務隊伍、項目和組織體系,推動青年志願服務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開展。堅持以社區為主陣地,廣泛開展青年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深入開展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每年選派2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開展志願服務。堅持立德樹人,建立健全學生志願服務工作體系。深化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專項行動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助殘“陽光行動”。積極參與並做好重大賽事和會議的志願服務工作。大力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

8.青年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工程。實施青年民族團結交流萬人計劃,每年組織邊疆民族地區青年與內地各族青年開展互訪、聯誼活動,鼓勵不同民族青年之間結對子、互幫互助。開展高校“中華文化進校園”活動,每年在200所高校舉辦圖片、影視展和歌舞活動,宣傳中華民族形成發展歷史,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宣傳各民族為祖國作出的貢獻,增強各族青年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廣大青年中開展民族常識和民族法律法規政策知識大賽。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較多的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開展“中華一家親,可愛城市共同建”活動,為外來少數民族青年融入城市提供幫助。

9.港澳臺青少年交流工程。進一步擴大內地與港澳青少年之間的交流規模,提升交流質量。繼續辦好港澳青少年實習實踐、體驗營、訓練營和形式多樣的交流考察活動,支持內地與港澳青年組織舉辦青年論壇,組織青少年開展常態化的結對交流和項目合作,促進相互了解。舉辦海峽青年論壇、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圓桌會議、兩岸青年聯歡節等活動。

10.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到2020年建成20萬人、到2025年建成30萬人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全面參與基層社區社會工作,重點在青少年成長髮展、權益維護、犯罪預防等領域發揮作用。在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培訓領域,重點扶持發展10家高等教育機構,建立30傢具有繼續教育資質的培訓機構、50家重點實訓基地、100家標準化示範單位。制定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標準,推動各級團組織以及青少年服務組織和機構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培育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逐步實現每個“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至少配備1名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把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組織實施涵蓋重點群體、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項目。依法成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領域的社會組織,建設人才隊伍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務領域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聯動機制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志願者協作機制。完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相關政策配套體系。

四、組織實施

1.加強對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設立推動規劃落實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共青團中央具體承擔協調、督促職責。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青年工作,關心、支持青年事業的發展,形成工作合力。縣級以上黨委和政府建立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負責推動本規劃在本地區的落實,協調解決規劃落實中的問題,縣級以上團委具體承擔協調、督促職責。在規劃實施中,要積極回應和解決青年關心的問題,多為青年辦實事。

2.建立健全青年發展規劃體系。各地要以本規劃為指導,根據實際編制本地區青年發展規劃。注重加強青年發展規劃與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更加重視青年發展工作。

3.充分發揮共青團維護青年發展權益重要作用。共青團要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和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自身改革,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始終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切實代表和維護青年發展權益。同時,要引導青年識大體、顧大局,依法理性表達訴求,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4.加強服務青年發展陣地建設。大力推進“青年之聲”網絡互動社交平臺建設,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加強網上網下深度融合對接,使其成為服務青年發展的重要陣地。

5.保障青年發展經費投入。各級政府將本規劃實施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青年發展。

6.營造規劃實施良好社會環境。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於青年工作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方針政策,宣傳關心青年就是關心未來的理念,宣傳青年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年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推動本規劃實施的強大合力。

7.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監測評估機制。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制定和調整促進青年發展政策措施,推動本規劃實現。規範和完善與青年發展有關的統計指標體系,收集、整理、分析相關數據和信息,建立和完善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青年發展監測數據庫。

                                     (新華社北京2017年4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