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業部 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農經發〔2017〕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農産品加工、漁業(水利)廳(局、委、辦)、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我國相當長時期內,在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的同時,以普通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仍是農業的基本經營方式。加快培育各類農業服務組織,大力開展面向廣大農戶的農業生産性服務,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歷史任務。為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精神,加快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農業生産性服務是指貫穿農業生産作業鏈條,直接完成或協助完成農業産前、産中、産後各環節作業的社會化服務。加快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對於培育農業農村經濟新業態,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是將普通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重要途徑。以承包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適合我國國情農情,具有持久生命力。隨著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和農業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普通農戶在生産過程中面臨許多新問題,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越來越多。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解決普通農戶在適應市場、採用新機具新技術等方面的困難,有助於將一家一戶小生産融入到農業現代化大生産之中,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生産經營體系。

(二)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是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迫切需要。通過土地流轉擴大土地經營規模,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一條重要途徑。讓農戶根據自身狀況和需求,選擇服務組織提供的專業化服務,既滿足農戶參與生産、從事家庭經營的願望,又通過統一服務連接千家萬戶,連片種植、規模飼養,形成服務型規模經營,也是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一條重要途徑。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有助於豐富農業規模經營形式,讓廣大家庭經營農戶充分參與和分享規模經營收益。

(三)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是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通過服務組織集中採購農業生産資料,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産,充分發揮農業機械裝備的作業能力和分工分業專業化服務的效率,有效降低農業物化成本和生産作業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産量和農産品品質,有助於實現農業節本增産增效,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四)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現代生産要素引入農業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本質要求。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通過服務組織以市場化方式將現代生産要素有效導入農業,實現農戶生産與現代生産要素的有機結合,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資源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徑,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二、總體要求

(五)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服務農業農民為根本,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培育農業生産性服務戰略性産業為目標,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産性服務,推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更多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六)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資源要素向生産性服務業優化配置,促進服務供給與服務需求有效對接。政府著力培育、支持、引導服務組織發展,規範市場行為,為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有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服務農業農民。聚焦農業生産和農民群眾的迫切需要,著力解決農業生産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存在的問題,著力解決普通農戶依靠自己力量辦不了辦不好的難題,讓農戶充分獲得農業生産性服務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創新發展方式。針對不同産業、不同環節、不同主體的特點,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行業、本地區的發展方式。推動信息化和生産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把農業生産性服務業作為農村創業創新的重要領域,不斷推進業態和模式創新。

注重服務質量。將質量要求貫穿農業生産性服務的全過程,根據市場需求以及生産經營主體的要求,嚴格服務標準和操作規範,加強服務質量監管,促進農業生産性服務業健康發展。

(七)發展目標。力爭通過5年的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明顯提高,服務市場化、專業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形成服務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範、覆蓋全産業鏈的農業生産性服務業,進一步增強生産性服務業對現代農業的全産業鏈支撐作用,打造要素集聚、主體多元、機制高效、體系完整的農業農村新業態。

三、積極拓展服務領域

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要著眼滿足普通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生産經營需要,立足服務農業生産産前、産中、産後全過程,充分發揮公益性服務機構的引領帶動作用,重點發展農業經營性服務。

(八)農業市場信息服務。圍繞農戶生産經營決策需要,健全市場信息採集、分析、發佈和服務體系,用市場信息引導農戶按市場需求調整優化種養結構、合理安排農業生産。定期發佈重要農産品價格信息,增強價格信息的及時性和農民的可及性。加強國內外農産品市場供求形勢研判,組織專家解讀市場熱點問題,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手段,及時預警市場運行風險,幫助農民識假辨假,防止生産盲目跟風和市場過度炒作。支持服務組織為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個性化市場信息定制服務,提高服務的精準性有效性。

(九)農資供應服務。支持服務組織與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加強合作,在良種研發、展示示範、集中育秧(苗)、標準化供種、用種技術指導等環節向農民和生産者提供全程服務。開發種子供求信息和品種評價、銷售網點佈局等信息在內的手機客戶端,為農民科學選種、正確購種提供服務。支持服務組織開展種子種苗、畜種及水産苗種的保存、運輸等物流服務。發展獸藥、農藥和肥料連鎖經營、區域性集中配送等供應模式,方便農民購買。支持服務組織發展青貯飼草料收貯,積極推廣優質飼草料收集、精準配方和配送服務。引導服務組織入駐漁港,發展冰、水、油、電等生産補給服務以及冷庫、水産品運銷等配套服務。

(十)農業綠色生産技術服務。鼓勵服務組織開展綠色高效技術服務。支持服務組織開展深翻、深松、秸稈還田等田間作業服務,集成推廣綠色高産高效技術模式。指導農戶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減量增效新技術,推進肥料統供統施服務,加快推廣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農業節水技術。大力推廣綠色防控産品、高效低風險農藥和高效大中型施藥機械,以及低容量噴霧、靜電噴霧等先進施藥技術,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與全程綠色防控有機融合。鼓勵動物防疫服務組織、畜禽水産養殖企業、獸藥生産企業、動物診療機構和相關科研院所等各類主體,積極提供專業化動物疫病防治服務。

(十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鼓勵大中城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專業服務組織收集處理病死畜禽。在養殖密集區推廣分散收集、集中處理利用等模式,推動建立畜禽養殖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三級服務網絡,探索建立畜禽糞污處理和利用受益者付費機制。加快殘膜撿拾、加工機械、殘膜分離等技術和裝備研發,積極探索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由地膜生産企業統一供膜、統一回收。推廣秸稈青(黃)貯、秸稈膨化、裹包微貯、壓塊(顆粒)等飼料化技術,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一批生物質供熱供汽、顆粒燃料、食用菌等可市場化運行的經營主體,促進秸稈資源循環利用。

(十二)農機作業及維修服務。推進農機服務領域從糧棉油糖作物向特色作物、養殖業生産配套拓展,服務環節從耕種收為主向專業化植保、秸稈處理、産地烘乾等農業生産全過程延伸,形成總量適宜、佈局合理、經濟便捷、專業高效的農機服務新局面。鼓勵服務主體利用全國“農機直通車”信息平臺提高跨區作業服務效率,加快推廣應用基於北斗系統的作業監測、遠程調度、維修診斷等大中型農機物聯網技術。鼓勵開展農機融資(金融)租賃業務。打造區域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和維修中心,以農機合作社維修間和農機企業“三包”服務網點為重點,推動專業維修網點轉型升級。在適宜地區支持農機服務主體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建設集中育秧、集中烘乾、農機具存放等設施。在糧棉油糖作物主産區,依託農機服務主體探索建設一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一站式”田間服務。

(十三)農産品初加工服務。支持農産品加工流通企業和服務組織發展儲藏、烘乾、清選分級、包裝等初加工服務,提高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強農産品貯藏保鮮冷鏈體系建設,支持常溫貯藏、機械冷藏、氣調貯藏、減壓貯藏等多種貯藏保鮮設施集中連片建設。支持服務組織加強貯藏保鮮技術培訓,鼓勵“一庫多用”。因地制宜推廣熱風乾燥、微波乾燥及聯合乾燥等技術和設備,加大對燃煤烘乾設施節能減排除塵技術的改造力度。在適宜地區鼓勵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的太陽能乾燥、熱泵乾燥技術和裝備,建設區域性智慧化大型烘乾中心。按照離産業園區近、離農産品交易中心近、離交通主幹道近、離電源近的原則,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集成農産品儲藏、烘乾、清洗、分等分級、包裝等初加工設施,建設糧油烘儲中心、果菜茶加工中心,提供優質高效的初加工“一條龍”服務。

(十四)農産品營銷服務。鼓勵農産品批發市場積極提供農産品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包裝倉儲、信息服務、標準化交易、電子結算、檢驗檢測等服務。完善農産品物流服務,推進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利用農業展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産銷銜接,拓寬農産品流通渠道。積極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鼓勵網上購銷對接等多種交易方式,促進農産品流通線上線下有機結合。鼓勵具有資質的服務組織開展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推動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結果互認,為生産者和消費者提供準確、快捷的檢測服務。推動基層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提供追溯服務,指導生産經營主體開展主體註冊、信息採集、産品賦碼、掃碼交易、開具食用農産品合格證等業務。

四、大力培育服務組織

(十五)培育多元服務主體。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原則,加快培育各類服務組織,充分發揮不同服務主體各自的優勢和功能。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發揮其統一經營功能;鼓勵農民合作社向社員提供各類生産經營服務,發揮其服務成員、引領農民對接市場的紐帶作用;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基地建設和訂單方式為農戶提供全程服務,發揮其服務帶動作用;支持各類專業服務公司發展,發揮其服務模式成熟、服務機制靈活、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

(十六)推動服務主體聯合融合發展。鼓勵各類服務組織加強聯合合作,推動服務鏈條橫向拓展、縱向延伸,促進各主體多元互動、功能互補、融合發展。引導各類服務主體圍繞同一産業或同一産品的生産,以資金、技術、服務等要素為紐帶,積極發展服務聯合體、服務聯盟等新型組織形式,打造一體化的服務組織體系。支持各類服務主體與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和分享機制,壯大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主體。引導各類服務主體積極與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科研和人才合作,鼓勵銀行、保險、郵政等機構與服務主體深度合作。

五、不斷創新服務方式

(十七)推進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協調發展。鼓勵各類服務組織圍繞農業生産産前、産中、産後各環節,提供專業化的專項服務和全方位的綜合服務,促進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積極推行專項服務“約定有合同、內容有標準、過程有記錄、人員有培訓、質量有保證、産品有監管”的服務模式,不斷提高專項服務的標準化水平。統籌和整合基層農業服務資源,搭建集農資供應、技術指導、動植物疫病防控、土地流轉、農機作業、農産品營銷等服務於一體的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集成應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物質裝備,不斷提升綜合服務的集約化水平。

(十八)大力推廣農業生産託管。農業生産託管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産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託給服務組織完成或協助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是服務型規模經營的主要形式,有廣泛的適應性和發展潛力。要總結推廣一些地方探索形成的“土地託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農業共營制”等農業生産託管形式,把發展農業生産託管作為推進農業生産性服務業、帶動普通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主推服務方式,採取政策扶持、典型引領、項目推動等措施,加大支持推進力度。

(十九)探索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制。發揮農技推廣機構在農技推廣服務中的主導作用,推動服務功能從農業技術服務向農業公共服務拓展,強化公益性職能履行,加強對市場化農技推廣主體的指導和服務。促進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與經營性服務組織融合發展,鼓勵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通過派駐人員、挂職幫扶、共建載體、聯合辦公等方式,為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提供全程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指導服務。探索農技人員在履行好崗位職責的前提下,通過提供增值服務獲取合理報酬的新機制。健全農技推廣績效考評機制,加強對農技推廣機構職責履行情況和公共服務質量效果的考評,建立實際貢獻與收入分配相匹配的激勵機制。構建農技推廣機構、科研教學單位、市場化主體、鄉土人才、返鄉下鄉人員等廣泛參與、分工協作的農技推廣服務聯盟,實現農業技術成果組裝集成、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的無縫鏈結。支持有資質的市場化主體從事可量化、易監管的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

六、加強指導服務

(二十)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的重要性、緊迫性,將其作為帶動普通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現代農業的有效舉措,作為推進農村創業創新的重要領域,擺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緊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實施意見和具體措施,強化工作督導和調研。要明確指導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的工作牽頭部門,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作,落實職責分工,強化工作考核,形成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要深入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及時總結宣傳和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分行業分領域樹立一批典型,營造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十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的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和匯集各類農業重要基礎性信息系統,為農戶和生産主體提供農産品生産狀況、市場供求走勢、資源環境變化、動植物疫病防控、産品質量安全以及服務組織資信等信息服務。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鼓勵和支持各類服務組織積極參與益農信息社建設,共用共享農村各類經營網點資源,就近為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等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實現涉農服務事項“進一個門、辦樣樣事”。

(二十二)引導服務規範發展。要結合深化“放管服”改革,該放給市場的要放給市場,培育服務市場、扶持服務主體、規範服務行為,不斷優化工作指導和服務。建立健全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標準體系,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品種、不同服務環節,制定服務標準和操作規範,加強服務過程監督管理,引導服務主體嚴格履行服務合同。建立服務質量和績效評價機制,有效維護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建立農業服務領域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農業服務領域嚴重違法失信主體,按照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

(二十三)加大政策落實力度。落實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相關優惠政策,通過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稅費減免等措施,大力支持各類服務組織發展。進一步加大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鼓勵各地加強集中育秧、糧食烘乾、農機作業、預冷貯藏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擴大對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設施建設的投資。鼓勵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先服務後補助等方式,支持服務組織承擔農業生産性服務。充分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作用,著力解決農資、農機、農技等社會化服務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積極推動廠房、生産大棚、漁船、大型農機具、農田水利設施産權抵押貸款和生産訂單、農業保單融資。鼓勵各地推廣農房、農機具、設施農業、漁業、制種保險等業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給予保費補貼。支持易災地區建設飼草料儲備設施,提高飼草料利用效率。落實農機服務稅費優惠政策和有關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加快解決農機合作社的農機庫棚、維修間、烘乾間“用地難”問題。各地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制定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加強督促檢查,推動政策落實,真正發揮政策引導和扶持作用。

農 業 部             

發展改革委             

財 政 部             

2017年8月16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