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張淼淼、張旭)今年兩會上,煤礦工人謝延信在前妻去世後,幾十年照顧她的雙親和智障弟弟,以愛支撐起兩個家庭的故事在代表委員中引起熱議,代表委員建議將謝延信事跡編入青少年思想品德教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構建和諧社會首先應從構建和諧家庭做起。全國政協委員尚秀雲、全國人大代表夏林等人的呼聲在兩會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回家工程”啟航了
人稱“法官媽媽”的全國政協委員尚秀雲眼下身體力行的就是把那些違法但被處以非監禁刑的流浪殘疾未成年人送回家。“那些流浪聾啞孩子,必須幫他們找到家,”尚秀雲説,“不然,黑惡勢力立即就會把他們拉回犯罪道路。”
“未成年人犯罪,吸毒、販毒和環境污染被稱為世界三大公害。”全國政協委員、電影《法官媽媽》編劇王興東認為,只靠打掉幾個犯罪團夥並不能從源頭上解決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加大對流浪兒童的救助力度以及保護好他們的家庭是個有效措施。去年以來,尚秀雲所在的北京海淀區法院用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好心人捐贈的錢,啟動“回家工程”,把9名處以非監禁刑的違法殘疾未成年人送回到自己遙遠的家中,親人相見時,場面十分感人。尚秀雲説:“法理雖然無情,但人必須有情、社會必須有愛,孩子的身心才能真正‘回家’”。為了讓更多相似的孩子能夠快些踏上回家之路,兩會期間,尚秀雲、宋瑩等法官積極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並得到了積極回應。
社會期待“愛家工程”
當這些孩子踏上回家之路時,一個問號就産生了:如果這個家庭是問題家庭怎麼辦?
“因為長期缺乏溫暖的溝通,在北京的流浪孩子中有10%是和家裏慪氣臨時出走的,同時又有10%的流浪孩子是為了追尋父母,盲目進京的。”尚秀雲的思考從孩子轉向背後的問題家庭。
北京市西城區關愛家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錢紅林提出,現在全社會都很重視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但其實更根本的是和諧家庭建設,核心是讓成年人擁有良好家庭理念和相處技巧。
二十年來,中國的家庭結構和穩定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家庭相關的社會問題明顯增多,但家庭建設沒跟上。據公安部去年發佈的信息,成年人因為家庭、戀愛等矛盾引發的刑事犯罪案件逐年增多。2006年底,上海蘆潮港鎮的一對對夫妻,突然紛紛離婚,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結為夫妻,繼而再離婚。如此鬧劇,就是為了多掙些徵地安置房補貼。這警示:在社會轉型期,婚姻家庭的神聖性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家庭既是産生各種社會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也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珍貴資源。”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張秀蘭教授的話,道出了家庭建設的長期性。“必須大力提倡熱愛家庭,重振家庭理想,把家庭的神聖性作為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組成部分,使和諧家庭建設成為全社會工程。”全國人大代表夏林説:“如果每個家庭都和諧了,又何愁社會不和諧?”
讓“和諧家庭月”走向四季八方
兩會期間,一些“愛家工程”在會內會外悄然啟動。“‘三八’節一過,我們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今年的‘和諧家庭月’活動”,北京市西城區婦聯主席劉金耀對記者説,目的就是要在大都市中心區把和諧家庭建設向前推進一步。
“以“全民家庭教育日”促進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與生活。全國政協委員尚秀雲的這個提案得到了30位委員的積極贊同和響應。“構建農民工和諧家庭關係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全國人大代表叢連彪提出,要發展農業産業化,促進小城鎮建設,讓部分農民在離土不離鄉的前提下也能實現務工。構建和諧家庭需要家庭政策的支持,張秀蘭教授提出,這包括政府要在經濟上支持家庭,為家庭特別是那些承擔養老和育幼責任的家庭提供幫助;政府要鼓勵或要求工作單位制定有利於職工行使其家庭責任的工作制度;在社區建設方面,需要注入家庭政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