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劉元旭、林艷興)“醫師資源供給不足和配置不合理,是當前‘看病難’的一個重要‘推手’,而其制度根源在於當前醫師執業管理制度不合理。”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希軍説。
閆希軍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增長了近80倍,表明醫療總需求急速增加,而同期醫生數量僅增長了2倍左右,醫療總供給增長緩慢,醫療總供需出現巨大剪刀差。與此同時,醫療資源主要分佈在城市大醫院。醫師資源的供給不足和配置不合理,加劇了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而其制度根源在於我國“事業性”醫師執業管理制度存在著不合理地方,例如,醫師只能在一個聘用單位固定執業而不能兼職,又如公立醫院實行嚴格的編制制度而不能自主根據事業發展需要擴大招用人才,限制了醫師隊伍隨醫療需求增長而同步增長,也限制了有限的醫師資源的合理配置。
閆希軍説,醫師是醫療衛生事業的核心,是第一醫療資源。在當前我國難以很快擴大醫師隊伍總規模的現實情況下,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生執業管理制度是緩解“看病難”的關鍵環節,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應突出“人”這一核心,實行嚴格醫師資格準入的自由職業制度,允許醫師分時段、多點執業以及按照區域規劃自由開設診所,充分發揮現有醫師資源的作用,實現醫療資源向基層、向社區的合理配置,但同時應實行嚴格的醫師執業與藥品經營分開的管理制度,嚴禁醫師從藥品中獲得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