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劉錚、王攀)“平穩渡過金融危機的強烈衝擊並不能使我們高枕無憂,大家切身體會到了,必須痛下決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發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來自經濟總量和出口第一大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魯修祿,經歷了過去一年經濟發展罕見的嚴峻挑戰,感觸頗深。許多代表、委員與他一樣,在應對危機這一年中,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切身體會。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共同謀劃國家未來的發展之路。如果説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是去年兩會的焦點話題,那麼經過國際金融危機洗禮,在後危機時代如何謀求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則成為代表委員們今年兩會思考和討論的焦點。
代表、委員從各地、各界帶來的過去一年的發展經歷又一次告訴我們,必須把經濟發展從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轉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從主要依靠第二産業轉向三次産業協調帶動,從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投入轉向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
從進一步擴大消費,到啟動民間投資;從大力發展新興戰略性産業,到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從鼓勵民營經濟,到加快服務業發展……一條條真知灼見,凝聚著代表委員們對國家未來長久發展的深入思考。
更值得關注的是,代表、委員們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考和建議,並不局限于傳統的經濟領域,如何通過社會領域的發展和改革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成為新的關注重點。
收入分配改革是進一步擴大消費的源頭所在,統籌城鄉、積極推進城鎮化是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所在,加快發展科技教育事業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基礎所在……代表委員們紛紛獻計獻策。
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關口。一方面要看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這場深刻變革是一場持久戰。只有實現了這樣的轉變,我國發展的質量才會越來越高、發展空間才會越來越大、發展道路才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