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背景和意義?
2011年,隨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四省區通過“兩基”國檢,我國所有縣級單位均普及了義務教育。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算起,我國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問題。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差距問題凸顯出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成為新時期義務教育戰略性任務。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為全面實現《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均衡發展目標,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對在新形勢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意見》的出臺和實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對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對於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解決義務教育深層次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於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總體目標就是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具體地説,就是要讓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準,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定課程。要使學校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消除大班額現象。教師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有質量的義務教育。率先在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域內學校之間差距明顯縮小。
由於我國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總體規劃,統籌城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根據教育部與各省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到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65%;到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
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將採取哪些舉措?
一是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大力改造薄弱學校,逐縣(市、區)明確改造薄弱學校的重點、進程,並根據當地實際明確改造方案和方法。
二是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鼓勵各地實行“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化管理”,“集團”和“學區”內,都要有當地群眾認可的優質學校,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學校寬帶網絡建設和農村學校班級多媒體教學設備配置,開發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提高社會教育資源利用水平,探索學校教育與校外活動有機銜接的有效方式。
三是均衡配置辦學資源。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實行全國統一的定額基準。按標準為農村中小學配齊圖書、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音體美等器材,著力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
四是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並對村小和教學點予以傾斜,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實行教師資格證有效期制度,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和業務能力。實行縣域內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制度,不斷優化教師配置。
五是加強和改進學校管理,特別是規範招生辦法。把區域內學生就近入學比率和招收擇校生的比率納入考核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指標體系。要規範辦學行為,完善學生學籍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