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識普及宣傳周上獲悉,中國每年有至少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不認識, 不重視, 不治療”是我國現階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預防和診治的主要問題。
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表示,教育不足導致兩個極端:過度緊張,造成過度治療;忽視或無知,全民對於心臟性猝死的救治知識和技術嚴重匱乏。
據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張澍教授介紹,心律失常是指心跳節律或速率的異常改變,包括心跳過快、過慢或不整齊。嚴重心律失常因發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發生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為此,張澍倡議:第一,應將“健康心跳,健康心”作為一個常規普及教育項目來推進,每年10月通過媒體宣傳和公眾教育來推廣心律失常的防治知識。第二,要加強檢查和預防,大多數心律失常可以通過症狀和心電圖進行明確診斷。也可通過識別高危人群,提高患者親屬和同事及全社會的救治水平加以預防。在心律失常病人中,較為常見的是房顫,另一個高危人群是冠心病人尤其是合併心功能低下,以及曾經有過心梗和猝死經歷的患者。高危人群不能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及早選擇和接受有效的療法。第三,要崇尚科學治療,不回避新療法新科技。一旦心律失常診斷成立,患者可以選擇藥物、導管介入手術或植入心臟起搏器、體內除顫器和心律同步裝置等方法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目的。(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