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伏天、大暑的到來,滾滾熱浪輸送到了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行人走在路上,酷熱難當;在涼風送爽的室內,人們稍不注意便會受到感冒等疾病的困擾;苦夏難熬,人的情緒也隨之升溫……我們究竟怎麼做才能少得病、不得病呢——預防暑熱治未病!
心理篇
破解“情緒中暑”
夏季高溫天氣容易導致人們情緒中暑,當您壓不住突然而至的焦躁的火苗時,您不妨進入我們為您準備的“清心之旅”。
火氣上升 傷人傷己
“醫生,快救救她,她吃了幾十片藥想自殺。”一名30多歲的女子被焦急的丈夫強行背到醫院急診室搶救。丈夫告訴醫生,下午3點兩人還在QQ上聊得好好的,可等他下班回家就發現妻子服了80多片各種各樣的感冒藥要自殺,理由是她認為丈夫有了外遇。而在整個搶救過程中,女子的情緒完全失控,拒絕配合醫生治療。
“進入夏季,我們急診的病人也明顯增加。”據介紹,除了一些夏季常見的感冒發燒、腹瀉嘔吐等急診內科病人增加外,最顯著的就是車禍、打架、家庭傷害等意外事故的傷者增加。
情緒中暑 自我調節
“情緒中暑”又被稱為“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徵”,據了解,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有心理專家指出,人的情緒與氣候有著密切關係,低溫環境有利於人的精神穩定,一旦溫度上升的變化幅度增大後,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氣象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就明顯增強,人的精神、情緒就會産生波動,不僅給人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會對人的心理和情緒産生負面影響。
其實不用太緊張,也不需要都上醫院治療。避免“情緒中暑”,首先應進行自我調節。俗話説,心靜自然涼。對於夏日裏容易産生的急躁情緒,專家們建議,在感到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想想一池清水、一片森林、一片藍天等讓人感覺清涼的事物,以平復心情。同時也可以聽一些歡快輕鬆的音樂放鬆,以降低“心理熱度”。室內應加強冷色調,如乳白、淡藍、淺綠等顏色,也能起到熱中求靜的心理作用;同時要合理地安排生活,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在最炎熱時外出,所在的房間要保持新鮮空氣的流通;飲食上,夏季出汗多,在多飲水的同時適當補充鹽分,以菜湯、果汁為佳,有助於預防電解質紊亂引發的神經心理紊亂。並要少喝酒,清淡飲食。如果進行了以上三種努力後,感覺情緒仍然難以控制,則需要到醫院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了。
駐顏篇
艷陽高照 喝多檸檬水出門要長斑
夏天是一年中紫外線最強烈的時候,因此,防曬自然成為必做的功課,打遮光傘、戴墨鏡、搽防曬霜……做足這些外部工作的同時,還要注意食物的攝入。因為,一旦食物選擇不對,攝入太多感光食物,那麼,你所做的防曬工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白白浪費。
感光食物吃多要長斑
什麼是感光食物?有些食物有感光因子,人食用後照射陽光或其他強烈光線,會使黑色素細胞活力增加,使得皮膚變黑或有斑點,這些食物被稱為感光食物。
最常見的感光食物包括檸檬、白蘿蔔、木瓜、芹菜、萵苣、土豆、香菜、莧菜、油菜、茄子、紫菜、田螺、菠菜、無花果、九層塔、韭菜、紅豆、芒果。不過,這些食物本身也有其特有的營養成分,所以並不是要完全放棄食用它們,只要不過度食用或是出門前不要吃就行。
不防吃點防曬蔬果
少吃感光食物以防長斑的同時,當然還要多吃幫助防曬的蔬果。首先,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番石榴、奇異果、草莓、聖女果等都富含維生素C。它們都有一定防曬作用。酸甜可口的草莓富含人體所需的維他命、鈣、磷、鐵、膳食纖維,不僅有助消化、通便的功效,還可以美白肌膚。此外,草莓的防曬、防輻射的功效也慢慢為人們所了解。
另外,還有一些幫助防曬的食物夏天不妨多吃點。如豆製品,大豆中的異黃酮素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可以代替一部分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幫助對抗老化,而它也具有抗氧化能力,是女性維持光澤細嫩皮膚不可缺少的一類食物;堅果類,植物油多半富含維生素E,幫助抗氧化和消除傷害皮膚細胞的自由基。
健體篇
水中消暑 清涼又瘦身
溫度一天天攀升,空氣中瀰漫一個字:熱,真想一整天都泡在水裏。盛夏,游泳成為白領一族最愛的運動項目,它不拘形式與內容,不受年齡、性別限制,是一項“休閒體育”,不但使肌肉得到放鬆,而且緊張的神經也能鬆弛,心情舒暢,身心健康。
每每下班後,游泳館就開始沸騰。
游泳時身體直接浸泡在水中,水不僅阻力大,而且導熱性能也非常好,散熱速度快,因而消耗熱量多。實驗證明:人在標準游泳池中跑步20分鐘所消耗的熱量,相當於同樣速度在陸地上的1小時,在14度的水中停留1分鐘所消耗的熱量高達100千卡,相當於在同溫度空氣中1小時所散發的熱量。由此可見,在水中運動,會使許多想減肥的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游泳是保持身材最有效的運動之一。
游泳是磨煉人的意志、鍛鍊身體的良好方法,但游泳也有禁忌。南昌天泉水都健身俱樂部的總經理黃智雄提醒市民,去游泳館游泳應注意以下事項:
·飯後、飲酒不宜游泳;
·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不宜游泳;
·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不宜游泳;
·游泳時禁止與同伴過份的開玩笑;
·要在有救生員及合格場所游泳;
·下水前先做暖身運動;
·下水的裝備要帶全,一定要帶泳鏡;
·水中切忌慌、亂,如遇抽筋,請保持冷靜,改用仰漂;
·月經期女人別游泳,亦引起感染,導致月經不調、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等;
·游泳後,要用乾淨水把全身再衝選一遍,以免傳染疾病。
養生篇
三伏天一到,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來了,求醫者絡繹不絕。那麼,哪些疾病適合冬病夏治,怎樣做才能收到上佳療效?如何才能在夏天修復我們帶病的身體?
進入伏天 患者趨之若鶩
“一貼上去就有種冰冰涼涼的感覺。”在一家中醫名醫館,絡繹不絕的患者前來“冬病夏治”。正在做敷貼的王大爺説,他患有風濕性關節炎,一到冬天就疼得受不了,前年夏天做過敷貼以後,疼痛的頻率也逐漸減少了。但是,冬病夏治以後,飲食等個人生活方式有哪些注意事項?治療以後,冬天需要做哪些防護……筆者發現,雖然冬病夏治令患者趨之若鶩,但類似王大爺這樣對“冬病夏治”一知半解的患者,其實不在少數。
“冬病夏治,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中醫專家饒旺福分析説,治未病主要講究兩點,一為預防;二是在病情未發生的時間提前治療,冬季的疾病在夏天醫治,具有阻斷性。由於三伏天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之時,此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藥物吸收,對治療哮喘、支氣管炎、痛症等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專家解析:冬病夏治勿入誤區
誤區一:冬病夏治可包治百病
“醫生,我感冒了,可以給我貼一下不?”張大媽剛一跨進診療室,就要求醫生為她做穴位敷貼。經過診斷,醫生發現張大媽此次的感冒有發熱、咳濃痰等症狀,是屬於熱症,如果採用敷貼,只會讓病情更為嚴重,並不推薦她做穴位敷貼治療。
“自從進入伏天后,許多患者都要求敷貼。認為這種治療方法效果很好。”醫師指出,穴位敷貼是冬病夏治的一種治療方式。一般來説呼吸類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以及肩周炎、頸椎病等痛症,採用冬病夏治有很好的療效。但如肺結核、皮膚有瘡、癤、癰和皮膚破損者以及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都不適於“冬病夏治”。
誤區二:療效見好就收
許多患者在經過了一個夏天的治療後,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便不再堅持接受治療,有一部分患者因為沒有堅持治療導致冬天病情反復。針對這種情況,專家説,冬病夏治並非一蹴而就,有的疾病需堅持治療好幾個夏天。“比如在內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通過冬病夏治可以使疼痛感逐漸減少,而持續堅持2至3個夏天的治療後,關節畸形也能得到改善。如果不能進行長期的治療,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效果的。”
誤區三:冬病夏治就是敷貼
“冬病夏治就是敷貼嘛,敷貼就是冬病夏治。”由於穴位敷貼在三伏天的流行,許多患者將冬病夏治和敷貼等同起來。但中醫專家介紹説敷貼僅僅是冬病夏治的一種治療方式。在治療某些疾病時,單純的穴位敷貼並不能達到效果,還需配合中藥內服、針灸等綜合治療,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這些疾病最適合冬病夏治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比較低的人,冬天時常發生呼吸道感染,這種慢性的呼吸道感染對健康的危害很大,過去常説的“老慢支-肺氣腫-肺心病”就是在此基礎上發生的。如果在夏天裏調補五臟,增強臟腑功能,就能提高免疫力,冬天裏就可能不發病。
慢性支氣管炎
這是冬病夏治治療比較多的疾病。現在這方面經驗也比較多,如內服中藥,穴位敷貼,穴位注射等方法,既可以單用也可以數項結合起來用。夏天用穴位敷貼法,是因為天熱,人體毛孔開放,經絡氣血暢通,非常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
內風濕關節炎
內風濕關節炎屬於風濕免疫性疾病,治療時大多會運用激素,副作用很大。“中醫採用滋腎填精,益氣養血,佐以化瘀通絡的方法,能夠治本。”專家介紹,一般經過2至3個夏天的治療,關節畸形也能得到改善。
過敏性鼻炎
冬天陰盛陽衰,人的體質處於低潮狀態,接受外界治療的能力相對緩慢。而夏天尤其是三伏天,高溫鼓舞陽氣,人體經脈活絡、氣血暢通,體質狀態比較好,最宜接受外界治療。和凍瘡、哮喘等同屬於“冬病”範疇的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寒、虛為特點,宜在高溫的三伏天對其進行治療。
三伏天貼士
常在空調房 沒事多眨眼
高溫酷暑,許多人恨不得一天到晚呆在涼爽的空調屋裏。因此,不少人用電腦、看電視時間長一點,眼睛就又幹又澀,十分疲勞。專家提醒,這與使用空調有很大關係。
人們在感到眼睛幹澀疲勞時,可以有意多眨眨眼,例如對著電腦看15到20分鐘時,就眨上三五次。另外,打呵欠也能促進淚液分泌,對眼睛起到滋潤作用。
夏練三伏 老人不宜
俗話説“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然而,不管是寒冷的冬季,還是悶熱的夏季,都不適合老年人鍛鍊身體。
一般來説,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老年人應停止體力活動;當環境溫度達到35℃至36℃時,老年人應停止一切活動,包括散步、做飯等日常活動。在三伏天,老年人要以靜制動,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多休息少活動。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適量服用一些抗血液凝固的藥物,請醫生根據病情開藥,一般只需小劑量服藥即可。(顏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