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提醒:要提高對心律失常的重視和治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7日   來源:光明日報

    別讓心臟性猝死的悲劇發生

    “飛機失事會引起所有人的關注,但是你知道嗎?我國每年約54萬人心臟性猝死,相當於每天墜毀四架波音747飛機。”這是日前在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辦,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美敦力公司共同發起的第二屆“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識普及宣傳活動中,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任委員、阜外醫院張澍教授給出的數字。

    張澍教授指出,其實他們中大部分人的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心律失常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是指心跳節律或速率的異常改變,包括心跳過快、過慢或不整齊。人在一生中,幾乎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心律失常,然而更多見於心臟有病變的人。嚴重的心律失常因發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發生心臟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心臟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導致。

    張澍教授指出,在我們的身邊時常聽到有人猝死的消息,一個個好端端的人在他們生命的黃金時期因為心臟驟停突然離世,一次次對我們敲響警鐘,應該進一步提高對心律失常的重視和治療,防止出現心臟猝死的悲劇。

    張澍教授倡議,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識, 加強檢查和預防,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特別是疾病的高危人群不能持僥倖心理,一定要儘早選擇和接受有效的療法。大多數心律失常可以因為症狀或通過心電圖等以明確診斷,也可通過篩查高危人群,提高患者親屬和同事及全社會的救治水平,加以防治。在心律失常病人中,較為常見的是冠心病人尤其是合併心功能低下,以及曾經有過心梗和猝死的倖存患者。這樣的高危人群不能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及早選擇和接受有效的療法。另一類危害較大的心律失常是房顫。這在我國患病人群中是數量較多的, 現有600萬—800萬房顫患者,而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其次,提倡科學治療,合理利用醫療科技手段。一旦確診,患者可以選擇藥物、導管介入手術或植入心臟起搏器、體內除顫器和心律同步裝置等方法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目的。許多研究表明,適應證患者尋求起搏器和除顫器等科學治療手段,具有顯著的社會和醫療經濟意義:可以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工作時間,避免心臟驟停帶來的高昂搶救成本直至挽救生命。目前,美國每年僅體內除顫器植入量高達十幾萬台,我國還存在很大差距,無論認知度還是醫保覆蓋程度,都還需不斷提高。

    此外,醫療界要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幫助患者樹立科學的疾病管理理念。醫生和患者在選擇了先進的科技療法後,應建立和利用科學的疾病管理手段,發揮醫療科技的最大價值。目前患者在植入起搏器或體內除顫器植入後普遍存在的誤區通常有兩個極端:或是過度小心翼翼,或是以為萬事大吉。其實,不光是患者,很多醫生也表現出重術前輕術後、重植入輕隨訪、重技術輕互動。心律失常疾病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診斷、治療、康復都需要患者、醫生乃至家屬和全社會的積極參與。提高疾病管理理念不僅讓患者直接受益,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也會增強人們對心律失常疾病治療的信心。(記者 田雅婷)

    心臟驟停搶救別等醫生

    一般人的最佳黃金搶救時間為4—6分鐘,如果在4分鐘之內得不到搶救,患者隨即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生還希望就極為渺茫。因此對於心臟驟停的病人,不要急著送去醫院,應爭分奪秒——就地搶救。因為在正常室溫下,心臟驟停3秒鐘之後,人就會因腦缺氧感到頭暈;10至20秒鐘後,人就會意識喪失;30至45秒鐘後,瞳孔就會散大;1分鐘後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鐘後腦細胞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

    發現心跳驟停者,應儘快使病人就地平臥,迅速清除口鼻部異物、嘔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立即開始胸外心臟擠壓和人工呼吸:使患者頭部後仰,然後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施行者一手將患者的口張開,另一手捏緊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氣,向患者口中吹氣。

    人工呼吸常與胸外心臟擠壓同時進行,可每按壓胸部15次吹氣2次;病人應躺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或墊木板于其背下,施術者將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端1/3處,右手掌重疊于左手背上,兩手十字形交叉,兩臂伸直,借體重力量加壓,每分鐘有節奏地擠壓80-100次,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以免肋骨骨折。(北京急救中心 李堅韌)

 
 
 相關鏈結
· 專家提醒:心律失常防治需重視
· 專家提醒:心律失常莫小看 帶來“殺手”更凶險
· 專家提醒:房顫患者抗凝監測不可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