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遺傳代謝病到底怎樣防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24日   來源:科技日報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廣西10歲的謝小龍卻不能像同齡孩子那樣快樂玩耍。一旦長時間行走,他便感覺雙腿無力,不能上樓,甚至還頻繁嘔吐。母親焦急地帶著兒子四處求醫,但一直搞不清兒子得了什麼病,不能阻止疾病的發展。漸漸地謝小龍只能躺在床上了,連抬頭、彎腰也變得吃力了。“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再站起來啊?”望著孩子期待的眼神,母親潸然淚下。

    4個月後,首都醫學專家診斷,謝小龍患的是一種遺傳代謝病——戊二酸血症Ⅱ型。在專家的正規治療下,謝小龍逐漸站了起來。

    如今類似“戊二酸血症Ⅱ型”這種我們普通人以前不知道或者根本沒有聽説過的疾病不斷現身。

    雖罕見,但累積患病率可觀

    什麼是遺傳代謝病?解放軍總醫院小兒內科主任鄒麗萍教授告訴記者,有代謝功能缺陷的一類遺傳病被稱為遺傳代謝病,包括氨基酸、有機酸、糖、脂肪、激素等先天性代謝缺陷。目前已發現的超過了500種,其中有中鏈酰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症、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名字稀奇古怪的疾病,多為單基因遺傳病。

    來自醫學界的材料表明,儘管每種遺傳代謝病的疾患均屬少見或罕見,很多人從來就沒有聽説過這些疾病,很多醫生對這類疾病的了解也很少,但這類疾病的累積患病率相當可觀,且危害極大。此類疾病表現也很複雜,可以造成體內任何器官和系統的損害。患兒在新生兒期一般沒有特別的臨床表現,一旦出現異常,對有的患兒的身體和智力造成的損害不可逆轉,甚至失去治療的機會,其死亡率和復發率也很高。

    “相當多的病兒在確認和治療之前即已死亡,或因貽誤治療時機造成智力和身體的終生殘疾。由於新生兒時期沒有疾病徵兆,因而家長容易忽視;而由於病例少見,許多醫生容易誤診或難以確診。”鄒麗萍如是説。

    要預防,做早期篩查

    記者從中國優生科學協會了解到,目前,在我國每年2000多萬的出生人口中,約有40萬到50萬的兒童患有遺傳代謝病。它給患兒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對遺傳代謝病的患者而言,愈早發現,愈早治療,對患兒愈好。衛生部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司原司長李長明教授認為,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的第三級預防措施,是嬰兒邁入健康人生的第一道“安檢”。國家《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已明確規定醫療保健機構應逐步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並將其列入母嬰保健技術服務項目。李教授強調:“遺傳代謝病是新生兒疾病篩查中重點篩查的一大類疾病,進行更多病種、更高覆蓋率的篩查對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意義重大。”

    據了解,1981年,上海市在我國首先開始了在新生兒中篩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1989年起,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省市逐步開展了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常規篩查。1994年,國家頒布了《母嬰保健法》,以法律形式確定了新生兒作篩查在疾病預防中的地位。但從總體來説,我國的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還比較落後,全國每年出生2100萬活産兒,僅有50多萬接受這一篩查,覆蓋率不到3%。此外,篩查病種也少,遺傳代謝病一般只查兩項。很多患兒因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造成嚴重的智力殘疾,嚴重影響了出生人口素質的提高。

    新技術,可有效控制

    在新生兒的疾病篩查方面,發達國家已走在我們前頭。據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檢驗醫學研發中心教授何健介紹,目前國際上對新生兒疾病的篩查主要採用“液相串聯質譜技術”,一般在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即由專業護士採新生兒的足跟血一二滴,幾分鐘後便可檢測30余種遺傳代謝病。

    有關資料顯示,美國2007年已有88%的地區採用液相串聯質譜技術進行新生兒篩查;德國1991年至2001年間採用液相串聯質譜技術對出生人口的98%進行了篩查;澳大利亞自2004年起實現了全部採用液相串聯質譜技術進行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的篩查;日本、韓國的新生兒篩查已經由家長自願篩查變為依照國家立法必須進行的項目。“我國採用液相串聯質譜技術進行新生兒篩查剛剛開始,任重道遠!”何健説。

    今年7月12日,由中國優生科學協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檢驗醫學研發中心共同發起的“生命綠洲行動”——遺傳代謝病檢測全國普及活動的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秘書長夏雪紅教授表示,此次活動的宗旨就是為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推動母嬰保健和優生優育科學事業的發展。活動匯集了全國在優生優育、遺傳代謝病診治方面的著名專家,成立了以衛生部老一輩領導錢信忠、林佳楣為名譽主任的全國指導委員會。“生命綠洲行動”將利用大約3年的時間,通過舉辦論壇、專業培訓、科普大課堂等形式在全國廣泛宣傳新生兒篩查理念,普及遺傳代謝病檢測及診療知識,推廣新一代遺傳代謝病檢測技術,樹立“人生第一次體檢”的觀念,增強育齡家庭的疾病預防意識。

    “遺傳代謝病是可治療、可控制的。”“生命綠洲行動”全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遺傳代謝診療專家楊艷玲研究員説,篩查出現陽性結果的兒童需要進一步確診,遺傳代謝病代謝異常的確診主要依靠代謝物的測定和酶活性測定。總的治療原則是減少代謝缺陷造成的毒性物質蓄積、補充正常需要物質、酶或進行基因醫療。大多數遺傳代謝病以飲食治療為主,部分疾患可通過維生素、輔酶等進行治療。通過對症治療許多疾患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記者 李大慶)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女性該如何遠離肺癌威脅?
· 科學生活:如何早期發現胰腺癌
· 科學生活:維護健康要糾正重治輕防
· 科學生活:高血壓疫苗能有效控制血壓嗎?
· 科學生活:“電子霧”威脅人類生育能力
· 科學生活:心理健康測試需要科學規範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