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9月11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14日我們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細心的公眾不難發現,同樣是中秋節,有時是在陽曆9月,有時又會在陽曆10月,並且具體的日期也不一樣。為何中秋節在陽曆的日期時早時遲呢?
江蘇省天文專家嚴家榮介紹,這是由於陰陽曆轉換造成的。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夏曆(農曆)兩種曆法。其中中秋節定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
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1個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而我國傳統的夏曆是一種陰陽合歷,它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為依據,一個月約29.5天,12個月為354天或355天,比陽曆年少了11天左右。
嚴家榮表示,若是任由農曆和陽曆間的天數如此相差下去,便會出現“四時不對”的情況,中秋節可能會在隆冬時節,春節則可能會到夏天。因此,為了讓陽曆與農曆日期對應相對固定,每19年中農曆會設置7個閏年,農曆農年要比農曆平年多出一個閏月。
嚴家榮介紹,如果上年農曆是平年,下年中秋會比上年提前11天;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或20天。例如,去年是農曆平年,中秋節在陽曆9月25日;而今年還是農曆的平年,中秋節比去年提前了11天;但明年是農曆的閏年(閏五月),中秋節時間則要比今年推遲19天,即要到10月3日。
據了解,就如春節在陽曆的日期集中在1月和2月一樣,中秋節的陽曆日期則集中在9月和10月。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所編寫的年曆,在1901年至2010年的110年間,最早的中秋節出現在9月8日,分別是1957年和1976年;最遲中秋節出現在10月8日,分別是1919年和1938年。最早與最遲間竟相差了整整一個月。因此,今年中秋節的陽曆日期比較“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