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轉基因食品安全究竟有無定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7日 09時29分   來源:科技日報

    “我今天的結論很明確:關於轉基因作物的爭議已經結束,我們不應該再來討論它是否安全。”在2013年1月3日牛津農業會議上,馬克·林納斯在為其反對轉基因傳播的做法道歉中聲稱,不應再花精力追究轉基因是否安全。

    他説,在過去的15年中,人們吃了3萬億份轉基因食物,但沒有一例被明確證實是有害的。吃轉基因食物有害的幾率比被小行星砸到的幾率還低。更重要的是,有食用有機食品致死的例子,卻沒有人因為吃了轉基因食物而死亡。

    那麼,目前在國際上,轉基因食品安全究竟有無定論?

    “國際權威機構達成轉基因安全的共識是:凡通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一樣安全,可放心食用。”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説。

    “這是定論。”林敏解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糧農組織都在正式文件中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做出過這樣一個正面的描述。”

    同樣,在中國農業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本厚生省和歐洲食品安全局的網站上,可以查到與此相同的權威描述。

    “舉例來説,通過張啟發院士所做的轉基因水稻安全性和實驗來看,其和非轉基因水稻同等營養。又因加入Bt蛋白,使它對農藥使用需求減少,反而比傳統水稻更安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説。

    不僅個例如此,林敏介紹,此種共識建立在堅實的科學評估基礎上:從1987年第一例轉基因作物田間試驗到1996年開始推廣,轉基因已成為人類科技史上發展最快的技術之一。2011年,29個國家種植了1.6億公頃的轉基因作物,全世界有70%的人口居住在已批准種植或進口轉基因作物的國家中。

    世界轉基因作物發展態勢如此,但在我國,對國外轉基因的發展,仍有不少誤解。有説法認為,歐盟對轉基因採取了零容忍政策。實際上,資料顯示,目前,歐盟食品網站上至少有6個歐盟國家種植了轉基因玉米,每年歐盟要消耗300萬左右的大豆粉,40%以上都是以轉基因為主的。可見,歐盟雖種植很少的轉基因作物,但會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或轉基因玉米。

    有説法認為,非洲餓死也不吃轉基因。實際上,據了解,到2010年有三個非洲國家:南非、布基納法索、埃及都種植了轉基因作物。預計到2015年,在做田間試驗的非洲國家要達到10個。

    有説法認為,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實際上,據統計,91%的大豆、86%的玉米和95%的甜菜在美國都是轉基因的。

    既然各國已有共識,為什麼還需要轉基因安全管理?

    “首先轉基因安全管理是一種風險管理,要進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這裡的風險指潛在風險,可能是對人畜健康的影響也可能是對環境的影響,再加上轉基因技術發展迅速,更需要監管;其次,通過安全管理可以控制國外轉基因産品的流入,比如歐盟通過轉基因的監管儘量不讓美國轉基因産品進入,這是一種技術性的貿易壁壘,是站在國家利益角度的一種選擇;另外,對轉基因風險上,公眾認知非常強烈,在轉基因問題上,謠言比事實傳播得更快。”林敏説,目前,可以證實所謂的轉基因不安全事件都是假的,謊言重復一千遍還是謊言,這也是需要監管的一個原因。

    陳君石同樣認為,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説明,已商業化的或是發了安全證書尚未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有毒有害,同樣沒有證據證明轉基因的食品或者作物對人體健康有害。雖然如此,這些説法並不能滿足老百姓和管理部門的需要。因此,轉基因的食品安全性評價一直遵循著國際上既定的三大主要原則:即個案原則、風險分析原則和實質等同性原則。個案原則是指具體品種具體分析,不能由一個品種來推導到其他的品種的安全;風險分析原則是指通過對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危害進行評估、定性或定量的描述風險的特徵,在參考有關因素的前提下,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措施,並對有關情況進行交流;實質等同性原則是説,如果轉基因植物生産的産品與傳統産品具有實質等同性,則可以認為是安全的。(馬愛平)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我們該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