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服務信息>> 健康
 
胎兒營養不良 成年後易患精神分裂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9日   來源:文匯報

    “準媽媽”忍饑挨餓,不僅可能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更可能殃及大腦、埋下精神疾病的“禍根”。中英兩國科學家一項研究證實:嬰兒出生之前營養不足,增加了未來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著名的《自然》和《科學》雜誌還分別發表評述,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據悉,目前全球大約每100人中就有1人受到精神分裂症的折磨,患者多在年富力強的青年時期發病,以25歲左右為最多。病徵主要表現為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錯亂,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等。流著淚唱歡快的歌,笑著傾訴自己的不幸,幻視、幻聽、妄想等都是典型症狀。

    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精神分裂?此前多數科學家認為,該病與遺傳因素、精神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和軀體因素等有關。此次中英科學家的這一發現,則驗證了“出生前營養不良和成年後精神分裂症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據悉,研究組是在調查了我國安徽蕪湖地區三年自然災害時期(1959-1961年)的孕婦及胎兒之後,得出上述結論的。蕪湖及其周邊六個村是當年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大的地區之一。在兩年中,上海交通大學Bio-X中心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安徽精神病院、愛伯丁大學等,對該地區官方人口統計資料和當地15萬份病歷資料進行了週密的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儘管饑荒時期當地人口出生率明顯下降、死亡率大大升高,但在1960年或1961年饑荒時期的孕婦産下的嬰兒中,有約2%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其比例是非饑荒年份出生者的2倍多。

    這一結果,與此前國外專家對1944年二戰期間荷蘭大饑荒的有關研究不謀而合。專家認為,這意味著,如果確保孕婦獲得充足營養,有望大大減少寶寶日後發生精神分裂症的幾率。

    在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課題組目前正在進一步尋找其中的分子遺傳學基礎。上海交大Bio-X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營養所賀林院士告訴記者,出生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人們,現在40多歲,要追蹤他們的“基因檔案”並不難。“假如DNA的分析結果和流行病學調查不謀而合,那將是一個更有意思的結論。”

 
 
 相關鏈結
· 孕前孕中不宜常喝咖啡
· 産婦不必迷信老母雞燉湯
· 專家支招幫助孕婦安全度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