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切不可打破往日的生活規律縱情歡娛,否則可能對眼睛、聽力、嗓子造成傷害。
春節長假即將到來,在這闔家歡樂的日子裏,聚會娛樂成為生活的主題。而每年的這個時候,因生活無規律、飲食無度和缺乏必要健康防護所導致的急症病人也會明顯增多。對此,專家提醒市民,過年雖講究歡樂、熱鬧,但更要追求健康。
放鬆不能過頭
天津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魏海苓説,長假意味著放鬆、娛樂,然而一些人把“放鬆”變成了生活無序。反常的生活方式勢必擾亂人體的生物鐘,影響各系統、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引發疾病。
春節是我國傳統而隆重的節日,因為全家團圓,或守歲、或看電視、或長時間甚至通宵達旦搓麻將、唱卡拉OK的現象很普通。有人認為,偶爾幾次無礙大局。豈不知這“偶爾”卻打亂了生物鐘的正常運轉,有可能導致大腦節律的紊亂和腸胃功能的失調,因而出現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魏海苓強調,春節長假切不可打破往日的生活規律縱情歡娛,否則還可能對眼睛、聽力、嗓子造成傷害。譬如過多呆在舞廳、卡拉OK等喧鬧場所,常會造成“音響外傷”導致聽力受損。由於喧鬧場所人多嘴雜,講起話來嗓門需要提高好幾倍,有些人會出現喉嚨疼痛或聲音嘶啞現象,這是急性聲帶水腫所致的嗓音損傷。有的人通宵達旦地看電視、上網、打遊戲,會給眼睛帶來麻煩。長時間看著閃爍的熒光屏可引起眼球充血和流淚,還可能會出現神經疲勞、視力暫時減退現象,甚至會出現視網膜感覺功能失調。
魏海苓説,長假放鬆不意味著放棄規律的生活,保護生物鐘,按時作息要形成制度,節假日也不應例外。
美麗不要“凍人”
春節期間天氣較為寒冷,是呼吸系統疾病多發時節,而節日人們外出增多,公共場所人流密集、摩肩接踵,這就給呼吸道疾病的傳播創造了機會。所以注意保暖,應該成為過節穿衣的第一原則。
魏海苓説,每年過年期間都要接診穿衣太少被凍得感冒發燒的患者。雖然過節大家都願意把自己打扮得靚麗灑脫,但是一定要注意既追求美麗,也不能“凍人”。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女孩子,雖然天氣寒冷,為了漂亮卻穿得很少,殊不知呼吸道疾病已經盯上了你。
他提醒人們,過年期間必須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老人和孩子則不要輕易減少衣服。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到人多的場合,以免交叉感染。為避免飛沫傳染疾病,在擁擠的地鐵、公交車、公共場所,市民們應該儘量避免“唾沫橫飛”的大聲喧嘩,打噴嚏、咳嗽也應避人,以免“累及”他人。
飲食規律莫打亂
新春佳節人們走親訪友,很多人認為此時大吃大喝在所難免,對此魏海苓提醒説,面對佳節不能忘了“飲食有度、健康第一”的原則,這樣才能防止各種各樣的節日病前來湊熱鬧。
他強調,過年期間的飲食必須把握幾個原則:
飲食規律不能亂合理的一日三餐的安排應是3:4:3,6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該是4:4:2。可是過年期間,人的正常三餐規律往往被打亂,晚餐的菜肴通常特別豐盛,由於睡眠推遲,早飯不吃、晚上猛吃,會使人的血脂、血糖、尿酸等升高,這對有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來説是很危險的,高蛋白、高脂肪的攝入還容易引發急性胰腺炎。
飲食原則不能忘在品嘗各種美味,大飽口福的同時,還應注意飲食搭配的基本原則,清淡少油,有綠葉菜,肉類不能太多,主食不能太少,豆製品和奶製品不能缺。
飲食無度不可取春節期間一些人容易暴飲暴食,這對健康是很大的危害。人的消化器官的活動有一定規律,如果吃得太飽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來進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情況嚴重的話,可能導致急性胰腺炎、腸胃炎或腸胃潰瘍等疾病。
零食糕點不可多春節期間家裏多備有各種花生、瓜子、點心和甜飲料,這些食物適量品嘗也無不可,但是如果吃得太多不僅給胃腸增加額外負擔,還會導致節日肥胖並增加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美酒再醇不過量春節期間美酒助興是少不了的。過量飲酒會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嘔吐甚至損害肝、脾、腎等器官。喝酒以每天不超過低度白酒(38度)50毫升所含的酒精量為適量,約相當於葡萄酒150毫升、啤酒450毫升。
待客須注意衛生
春節長假,家庭聚會頻繁,在吃飯娛樂興高采烈的同時,人們往往忽視了擁擠的空間和污濁的空氣。魏海苓提醒説,過年期間居室一定要注意及時通風換氣。春節正是北方最寒冷乾燥的冬季,許多家庭喜歡緊閉門窗,抵禦嚴寒。而冬季本來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家庭的衛生與通風就顯得尤為重要。加之節日期間串親訪友的人很多,居室內空氣難免渾濁,給了病菌可乘之機,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疾病的可能。通風既可以凈化室內空氣,又能減少室內空氣微生物的含量,通過空氣流動,降低感染病毒、細菌的機會。
早晨以及客人走後,都要及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如果房間內人太多,更要保持空氣流通,防止室內缺氧。室內加濕也非常重要,因為空氣乾燥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適當的加濕不僅能保證人的舒適感,而且還可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
春節迎來送往,還要注意常打掃,別留衛生死角。在做清潔工作時,不要濫用消毒水,因為消毒水中有不少化學成分,反而可能會污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