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科學生活:關注第二代獨生子女心理健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6日   來源:科技日報

    暑假期間,上海一項有6000余人參加的針對獨生子女的調查顯示,61.3%的人認為,第二代獨生子女更加孤獨寂寞,幸福與悲傷很難與人分享;66.9%的人希望家中能有兄弟姐妹與自己做伴。第二代獨生子女是否更孤獨了?

    中國目前已有近1億被戲稱為“小皇帝”的獨生子女出生。其中,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長大成人,他們陸續結婚生子。這些孩子成為他們父母之後的第二代獨生子女。再加上上世紀90年代出生這批獨生子女,他們具有更鮮明的個性特點。專家介紹道,現在獨生子女和10年前相比,在獨立性增強的同時,行為逆反性也增強了,對於家長的管教,他們總表現得很厭煩,甚至採取“正面對抗式”的反抗。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隱患,對成人後的精神及性格影響很大。

    過分溺愛:導致教育的失敗

    第二代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常常是6個大人照顧一個孩子,有些父母忙於工作,乾脆把小孩完全託付給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張曉曼認為,由於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自然會對這個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傾入全部感情。特別是“第二代獨生子女”形成後,一個孩子往往承載著兩輩人、三個家庭的希望。

    北京某小教師雷悅説:“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我們做老師的根本不敢批評他們,有時候對學生説話的語氣稍微重一點,都讓我們誠惶誠恐。”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很多老師中間,都存在不敢批評學生的心理。

    溺愛獨生子女已經成為教育界一個亟待關注的問題,“溺愛孩子只能導致失敗的教育。”兒童教育專家盧勤認為,家長出於對獨生子女的疼愛,都事事滿足、事實包辦,這種做法的後果會養成孩子依賴性強、唯我獨尊等不好的品行。所以,家長應該學會把對孩子的愛藏起來一半。

    心理錯位:引發兒童心理疾病

    據有關資料表明,79%的兒童心理疾病是由父母心理錯位引發的。安定醫院專家、北京兒童少年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鄭毅教授認為,隨著第二代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們在家裏幾乎沒有兄弟姐妹,只能與電視為伴。長此以往,很容易將電視節目裏的人或小動物當做自己的夥伴,以替代與同齡夥伴相處的樂趣。有的兒童在不看電視時,常常獨自發愣,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甚至見人就躲,見物就怕,性格孤僻,精神醫學稱之為“電視孤獨症”。

    再有就是感覺統合失調徵。一考試就緊張,人多時不敢説話,學習丟三落四,挑食厭食,愛哭愛鬧等。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智力一般在平均水平以上,但由於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會出現學習成績落後、運動技能差、適應能力差等現象。

    鄭毅教授呼籲,為防止兒童心理疾病的發生,父母應主動調節好自己的心理期望值,不要強制孩子而“拔苗助長”,要多給孩子“鬆綁”。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違背教育規律,無休止地提高智育要求,令孩子大小考試非滿分不可,這無形中的壓力使孩子沒有喘息的餘地,極易造成孩子精神失常。

    專家憂慮:誤診錯診率高達九成

    鄭毅教授説,精神疾病不止存在於成人,兒童患此病的也不在少數,只是由於兒童精神疾病往往更難識別,“問題孩子”得到恰當治療的比例則是遠遠低於國外。

    2003年的調查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疾病發病率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有6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到32%,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安定醫院的一項調查也發現,有32%的北京中小學生存在一定心理問題。如此龐大的心理疾病人群,真正接受過精神專科治療的卻微乎其微。鄭毅教授提供的數字顯示,由於兒童精神疾病比較難以發現和診斷,國際上估計大約有20%的小病號得到了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但是在我國有九成以上的“問題孩子”是被誤診和錯診的。

    “現在許多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對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精神問題卻一概不知。”鄭毅教授説,兒童精神疾病的初期症狀包括突然間的學習下降、行為古怪、抑鬱、自言自語或是眨眼、聳肩、愛説謊話、注意力不集中等。在不少家長看來,這些最初症狀大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小毛病、壞習慣。實際上,這些異常狀況都是孩子的“心理求助信號”。由於大多數家長和醫生都缺乏心理精神疾病知識,忽視了這些異常行為,延誤了治療,還有的長年輾轉于兒科、內科之間,得不到合適的治療。(記者 李穎) 

 
 
 相關鏈結
· 廣州啟用32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點
· 武漢首家公立心理醫院開診
· 湖南首家心理危機干預中心成立
· 全國首條免費矯正心理熱線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