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工商局3月8日發佈監測通報:曝光了醫藥、保健、化粧品等幾大行業虛假廣告的慣用伎倆,提醒消費者注意。
保健用品吹噓可治病
保健用品是指具有調節人體機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用品,其廣告宣傳不得明示或暗示對疾病有治療作用。
但工商部門監測發現,眾多商家卻在廣告中將其治療疾病的功能吹得天花亂墜。如磁療器械、數碼治療儀等保健用品,相關廠商甚至宣傳其有防治高血壓、改善微循環、延緩衰老的療效,完全超出了保健用品的基本功能。
化粧品明星代言搞假打
監測發現,目前市場上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化粧品,其廣告用語如同藥品推銷,極易讓人將其誤解為藥品。而在廣告中,代言明星往往通過化粧術,故意在臉上製造皺紋、斑點等,凸顯使用某種化粧品前後的巨大變化,讓消費者不得不信。
此外,化粧品廠商還愛用一些概念化、模糊化的語言,如美白度、祛斑度等,誤導消費者。
保健食品變成靈丹妙藥
衛生部明確規定,保健食品只有以下22種保健功能:免疫調節,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延緩衰老,改善記憶,改善視力,促進排鉛,清咽潤喉,調節血壓,改善睡眠,促進泌乳,抗突變,抗疲勞,耐缺氧,抗輻射,減肥,促進生長髮育,改善骨質疏鬆,改善營養性貧血,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改善胃腸道功能,美容。
然而,監測發現部分商家打出誘人廣告,稱其産品是能治百病、無病健身的靈丹妙藥。如擅自擴大産品功能,明明只是增強免疫功能,卻宣傳可治療腸胃疾病;減肥産品不僅能減肥,還能降血脂、血壓等。
藥品廣告邀“專家”忽悠
工商監測發現,藥品廠商為擴大銷量,往往搞一些虛假宣傳蠱惑人心。如在廣告中突出醫藥權威機構、權威人士推薦,增強藥品可靠性,如“全國八大權威醫院推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教授親自驗證”等,而這樣的機構、專家普通消費者無從考證。
找一些有名有姓的所謂患者,宣傳藥品效果,甚至利用“明星患者”吹噓藥品療效,但這些患者是否存在,是否真正服用過其宣傳的藥品很難查證;對藥品療效拍胸脯、打包票,在廣告中作“某病剋星”、“包治百病”之類的保證,誇大療效。
醫療廣告胡誇海口
在綜合實力上,中小民營醫療機構遠不能與公立大醫院相比,但為了經濟利益,一些中小民營醫院在廣告中對自身實力或多或少有誇大成分,有的甚至非常突出。如大包大攬各種疑難雜症,越是大醫院不能治的各種牛皮癬、癌症、癲癇、乙肝等疑難雜症,小醫院越敢誇口治療;故意提高醫院技術含量,在廣告中將普通設備、常用診療方法冠以新名稱,讓患者誤解。(記者 吳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