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0月9日專電(記者 張興軍)10月9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天文學家表示,寒露節氣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因此這一階段人們應科學安排衣食住行,從而避免天氣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安全度過“多事之秋”。
根據中醫理論,二十四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養生重點。寒露來臨時,自然界的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因此人們也應該科學地安排衣食住行,從而保持生理平衡,以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劉保池表示,由於秋天溫差大,夜涼白天熱,同時冷空氣活動頻繁,冷暖的不規則變化常會引起呼吸道或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最常見的有中風、支氣管炎、哮喘和傷風感冒等,預防上述疾病,關鍵是要及時添衣保暖;在日常飲食方面,應以清潤為宜,多喝開水、淡茶,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辣椒、生薑等辛辣之物,同時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以增強體質。
劉保池還提醒,由於秋天氣候乾燥,最好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能補充人體水分,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
在日常起居方面,劉保池建議儘量早睡早起,還應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
至於“衣食住行”中的“行”,劉保池解釋説,既包括了秋季出遊、出行應注意保健防病,更表示要行動起來,身體力行適當加強戶外運動,從而不斷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但他同時提醒,“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雖然有道理,但耐寒鍛鍊並非人人適宜,老年人、兒童、心腦血管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就不宜“凍”,健康人群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