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提醒:震後互救堅持“五先”原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5月15日專電(記者林艷興、劉晨)江西省震害防禦處副處長柴勁松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地震發生後被困人員要堅持互救,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要對埋壓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

    柴勁松説,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互救應遵循以下原則:“先多後少”,即先救被埋壓人員多的地方;“先近後遠”,即先救近處被埋壓人員;“先易後難”,即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先輕後重”,即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埋壓,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

    柴勁松説,利用救助犬和測定微量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對遇險者定位。但為了爭取搶救時間,也可以用簡易方法找尋被埋壓的生存者。一是問,向了解情況的生存者詢問,了解什麼人住在哪些建築內,震時是否外出,有什麼生活習慣等,從中尋找可靠的線索;二是看,觀察廢墟疊壓情況,是否有生存空間,有沒有人爬動的痕跡或血跡;三是聽,聽存活人員動靜,包括臥地側耳細聽,利用夜間安靜時聽,一邊敲打(或吹哨)一邊聽;四是判,分析倒塌建築原來的結構、用途、材料、倒塌狀況,以判斷被埋壓人員的生存情況。

專家提醒:震時被埋壓人員絕大多數靠自救和互救存活

    新華社南昌5月15日專電(記者林艷興、劉晨)江西省地震局震害防禦處副處長柴勁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醒,遭遇地震時自救和互救意義重大,最為重要的是要堅定信心,保持鎮定,爭分奪秒,耽誤時間越短,生存希望越大。

    柴勁松説,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發生後最先開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時被埋壓的人員絕大多數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據統計,唐山大地震後的搶險救災中,搶救時間與救活率的關係為:半小時內救活率為95%,第一天救活率為81%,第二天救活率為53%,第三天救活率為36.7%,第四天救活率為19%,第五天救活率為7.4%。這些數字説明,在搶救生命過程中,時間就是生命,搶救時間越短,人們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遭遇地震後,人們應當不等不靠,儘早、儘快地開展自救和互救。

    柴勁松説,震中被倒塌建築物埋壓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體沒有重大創傷,都應該堅定獲救的信心,妥善保護好自己,積極實施自救。要儘量用濕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頭部,防止被灰塵嗆著而發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築物進一步倒塌造成的傷害。儘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其進一步塌落;擴大活動空間,保持空氣流通。

    柴勁松還提醒説,幾個人同時被埋壓時,要互相鼓勵,團結配合,必要時採取脫險行動。尋找和開闢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一時無法脫險,要儘量節省氣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計劃著節約使用,儘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墻壁,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如何在震後進行自救與互救

    新華社鄭州5月15日專電(記者張興軍、桂濤)地震造成的災害往往突然且嚴重。掌握一些震後自救、互救知識往往可以避免危險、挽救生命。

    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長劉堯興介紹説,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一定不要驚慌,要樹立生存的信心。

    他説,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並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要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專家介紹説,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要儘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要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震後,災區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被埋壓人員的安全。使用的工具不要傷及被埋壓人員,不要破壞了被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被埋壓人員再次遇險。應儘快與被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打通,使新鮮空氣流入。如果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被埋壓人員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其生命。

    對救出的被埋壓人員,應清除其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饑渴、受傷、窒息較嚴重,被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救出後要用深色布蒙上其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同時根據其受傷輕重,採取現場包紮措施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相關鏈結
· 震後自救與互救
· 地震時救互救技能
· 面對災難 我們要學會心理“自助”與“他助”
· 自然災害遇難者屍體處理常見問題解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