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5月20日專電(記者楊一苗)從地震廢墟中救出的受傷者,應該如何進行快速診斷和救治?記者採訪急救專家介紹,地震中的受傷者,通常要通過止血、固定、包紮、通氣、搬運、基礎生命支持等六個步驟進行急救。
據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曹義戰介紹,地震造成大量山體滑坡和房屋垮塌,最有可能給受災群眾造成軟組織傷、骨折及頭部傷害。當傷者被救出後,應該迅速判斷傷情,通常應根據受傷類別在患者身體上貼上識別標簽,以便於進一步急救。有外傷造成出血的,應使用止血帶、繩子等綁住受傷部位及時止血。若傷者被重物砸壓造成骨折,則可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樹枝等物品將受傷部位固定,如果是腿部骨折,可以將兩條腿綁在一起進行固定。隨後對傷口進行徹底清理以防止感染,並進行包紮。
曹義戰説,有些傷者被搶救出時會出現休克或呼吸不暢的現象,要及時進行抗休克治療並對呼吸道進行清理,同時將傷員頭部偏向一側。等呼吸完全通暢後可以用擔架,儘量保持平穩地將受傷人員搬運至具有一定醫療條件的地方,並進行輸液、用藥等基礎生命支持。
震後救治傷員注意2個事項
新華社石家莊5月20日專電(記者李俊義)唐山大地震後,亟待救治的傷員總數達60多萬人,傷員的傷情嚴重而複雜,骨折者為數最多,佔受傷人數的50%以上。傷員多、傷勢重,救治工作十分急迫。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唐山市採取了兩種方法:
一是就地治療。據唐山震後全程參與醫療救助的專家呂可蒞説,震後救治傷員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治療,就地治療能節省最寶貴的時間,防止輕傷變重傷、重傷變死亡和各種並發癥情況的發生。同時,他提醒説,震後被埋的人由於時間長,容易得擠壓綜合徵,表面上沒有外傷,但很快身體就會衰竭,如不及時救治,很短時間內就會死亡。因此,災區醫務工作者一定要對傷員做全面檢查。
據介紹,唐山震後6天內,除河北省組織13個醫療隊3500余名醫務人員趕赴唐山外,上海、山西等11個省市共派出138個醫療隊,1萬餘名醫務人員;解放軍派來了100多個醫療隊,5000多名醫務人員。本著“先救命後治傷,先重傷後輕傷”的原則,分片為傷員清創、包紮、做骨折固定,對危重病員就地做應急手術。
二是轉外地治療。對重傷員轉外地治療,唐山市調動上千部汽車,把分散在各臨時醫療點上的重傷員集中到鐵路沿線十個兵站和唐山機場轉外地。對汽車難以通過的地方,先後動用直升機90架次,將近千名傷員送到唐山機場。在傷員候車候機過程中醫護人員隨時巡診治療,登機或乘車後配有專門護理人員及擔架、木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