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健康提示:四類疾病患者需遠離海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26日   來源:解放日報

    來自醫療部門的信息表明,近來,因吃海鮮不當而引發痛風和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有增多趨勢。

    與肉類相比,海鮮的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又不油膩。然而,營養專家指出,海鮮雖好卻並非人人都適宜,吃海鮮也要多個心眼。

    四類疾病患者需遠離海鮮

    高尿酸血症及痛風

    痛風素有“帝王病”之稱,因為這一“富貴病”在過去常常青睞帝王之家,並呈現出家族性發病的特點。

    痛風的發病原因有很多,長期過多地攝入富含嘌呤的海鮮及肉類食品是導致該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嘌呤主要是由食物細胞核中的核酸分解代謝而産生。嘌呤在人體內的代謝産物就是尿酸,攝入嘌呤過多或排泄減少是造成體內尿酸升高的直接原因。長期高尿酸血症很容易誘發痛風結石的形成。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葛聲指出,控制飲食中嘌呤的攝入是預防血尿酸升高的關鍵。動物性食品中的嘌呤含量都比較高,而牛奶和雞蛋中的嘌呤含量則較低。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可適當增加牛奶和雞蛋的攝入,但一定要減少魚、蝦、貝類等海鮮以及畜、禽肉類的攝入。

    糖尿病

    胰島素是人體內能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Ⅱ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存在胰島素分泌不足及胰島素抵抗兩種情況,從而導致血糖難以降至正常。所以,糖尿病人在飲食方面需要全面控制總熱量的攝入,以減輕胰島的負擔。

    葛聲主任説,很多患者都把糖尿病的飲食治療理解為單純地控制含碳水化合物高的主食,而對蛋白質含量高的魚、蝦、豆製品、畜禽肉類食物不加限制,以為這些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不大。甚至有人用海鮮等葷菜來代替主食。其實,這種做法對血糖的控制極為不利。因為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大營養素在體內會相互轉化,即使一口飯不吃,進食大量的魚、蝦、瘦肉、豆製品等食物,其中的蛋白質所含的生糖氨基酸也會轉化成葡萄糖,從而導致血糖難以控制。

    糖尿病患者每次應該吃多少海鮮需因人而異,應該在營養師或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進食,以幫助控制血糖,同時預防肥胖及營養不良的發生。

    腎功能不全

    腎功能不全會導致腎小球的過濾能力下降,含氮的代謝廢物就會在體內蓄積,從而進一步加重腎臟功能的損害。因此,腎功能不全患者在日常飲食中一定要堅持低蛋白飲食的原則,以減少蛋白質的攝入,減輕腎臟負擔。

    葛聲主任指出,腎功能不全者平時要嚴格計算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每日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入量應嚴格控制,全天大約在30克到45克左右為宜。雞蛋、豆製品、畜禽肉及魚、蝦、貝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都要嚴格控制。

    肝硬化伴有出凝血障礙

    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合成白蛋白能力會下降,且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為了預防營養不良的發生,促進肝細胞的修復,患者需要注意高蛋白飲食並適量限制脂肪攝入。

    在肝硬化發病期間,患者的凝血功能會出現障礙,表現為出凝血時間延長,有出血傾向。所以在飲食方面就需要減少具有抗凝血作用的食物的攝入,比如黑木耳、魚蝦等。因為魚蝦等海鮮食品,尤其是來自於深海的魚蝦類食物中含有長鏈的多不飽和脂肪酸EPA,它在體內可以代謝成具有抗凝血作用的前列環素PG3。所以,吃魚較多的愛斯基摩人大多有易出血的傾向。

    三種飲食習慣應儘量避免

    邊吃海鮮邊飲啤酒

    炎炎夏日裏,海鮮加啤酒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搭配,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喜好。然而,蝦、蟹等海産品在人體內代謝後會形成尿酸。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如果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尿酸過多很容易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疾病。

    生吃海鮮

    海鮮中所帶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耐熱性較強,所以吃半生不熟的涼拌海鮮不利於身體健康。此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污染。一般來説,需要將海鮮在沸水中煮4到5分鐘才能徹底殺菌。

    因此,在吃醉蟹、醉蝦、涼拌海螺等無法做熟的海鮮時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時要確保魚的衛生與新鮮。

    吃完海鮮吃水果

    海鮮盛宴後,再來一盤水果,成了餐桌上司空見慣的程序。然而,魚、蝦、蟹等海産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水果中又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海鮮後馬上吃水果不但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容易和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對胃腸道産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此外,茶葉中也含有鞣酸,食用海鮮前後喝茶,會增加鈣與鞣酸結合的機會。因此,吃海鮮時最好也別喝茶。  

 
 
 相關鏈結
· 專家提醒:生吃海鮮易得甲肝及戊肝
· 陜西質監局公佈豬肉、麵粉、海鮮的好壞辨別方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