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1月2日專電(記者王希、劉景洋)近期國內發生了多起由於青少年心理人格不健全而引發的極端暴力事件。對此長期從事心理危機干預的專家提醒,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不宜過早、過分強調競爭,因為這可能會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哈爾濱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醫學心理學博士張大生認為,競爭可以激發人的最佳狀態,有利於培養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質,是青少年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家長應該首先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競爭觀,使他們真正理解競爭的意義。
張大生博士表示:“很多家長一味地向孩子灌輸‘競爭是殘酷的’,但並沒有告訴他們什麼是競爭以及應該如何參與競爭。孩子們大多把競爭單純地理解為自己和別人的比較,什麼都要比,什麼都要贏,一旦失敗了就一蹶不振,甚至完全喪失了學習興趣。”
過分強調競爭除了可能導致青少年缺乏自信,産生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外,還使得他們缺乏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甚至在某些特定場合下無法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係,進而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
“家長和老師不要讓孩子把競爭看得太重,更不要‘只以成敗論英雄’,應該讓孩子懂得失敗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錯誤也是生活中的常客,關鍵是從失敗與錯誤中學到了什麼,某種意義上失敗也是成長的機會。”張大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