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專電(記者王薇)19日是第7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輕鬆呼吸,不再無助”。醫學專家指出,堅持長期規範化治療可降低慢阻肺的死亡風險。
據了解,慢阻肺是一種逐漸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壞性肺部疾病,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都屬於慢阻肺。廣州呼吸病研究所在“十五”期間對北京、上海、廣東、遼寧、天津、重慶和陜西等7個省市,40歲以上的人群進行抽樣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的發病率達8.2%,吸煙成為主要危險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慢阻肺已成為繼腫瘤、腦血管意外、心臟病之後,威脅人類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中國慢阻肺聯盟核心成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科姚婉貞教授指出,慢阻肺高致死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許多患者的病情沒有得到長期有效的控制。“很多人會在一個階段治療之後中斷,以為只要不發作就沒事了。”事實上,每次急性加重發作都對心肺功能造成“疊加”損害,導致患者健康狀況不斷惡化、死亡率增加。
姚婉貞解釋,慢阻肺患者病情一般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兩個階段。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咳嗽、咳痰較多,呼吸困難加劇,須及時就醫或住院。當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各方面情況趨於穩定後,隨即進入疾病穩定期。病情穩定期的治療是“重中之重”,患者一定要堅持規範化的藥物治療,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藥物。“而一旦停止或中斷治療,病情很有可能會再次急性發作,而且症狀嚴重程度顯著增加,增加死亡風險!”
但是,目前很多處於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不願意堅持規範化的藥物治療:原因一是“輕敵”,二是認為每年的藥物治療費用過於高昂。
姚婉貞幫患者算了一筆賬:慢阻肺患者一次急性加重的住院費用為20000元左右,相比之下,日常治療選用的長效抗膽鹼能支氣管擴張劑噻托溴銨,一年的用藥花費才60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規範用藥可大大降低慢阻肺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