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顯示,聽力障礙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而其受重視程度卻遠遠不夠,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臨床上常將65歲以上出現的雙耳對稱的漸進性感音神經性聾稱為老年聾。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現為小聲音聽不到,大聲音又怕吵,和人交談時能聽到聲音但聽不清講話內容,造成他們溝通失敗,打岔、誤 解、要求重復、答非所問等,進而使他們交談時不是擔心要求對方重復太多而遭人嫌棄,就是害怕聽不準而造成誤會,無時無刻不在小心翼翼。
聽覺器官老化屬於自然規律,目前尚無逆轉此過程的方法。但並不是説,對老年性聽力下降沒有任何預防和康復的辦法。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老年性聽力障礙,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科學選配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專業化聽力言語訓練、聽覺輔助用品的應用等都不失為有效解決聽力障礙的方法。
對大多數耳聾患者來講,迄今為止最現實的方法是驗配助聽器,而且越及時越好。驗配並戴用適宜的助聽器,不僅可以改善聽覺狀況、克服語言交流及心理障礙,更可以避免聽覺分辨能力進一步的下降,是解決聽力障礙問題最經濟、最現實、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助聽器可以將聲音信號放大,最大限度地保證使用者感受到聲音。助聽器還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聽力損失情況有選擇地放大不同頻率的聲音(比如:對高頻聽力損失重的患者,高頻多放大;對低頻聽力損失重的患者,則更多地放大低頻),努力保證使用者既能聽到又儘量聽清。一些助聽器在放大弱小聲音的同時,還可以按需要限制較大的聲音輸出。
然而,助聽器又非“萬能”,做不到十全十美,也解決不了耳聾患者存在的全部問題。有些戲迷或音樂迷,希望戴用助聽器後仍能像以前一樣欣賞戲曲和音樂,這種願望恐怕不易實現,音樂的韻律可以明確地感知,但“味道”總有不足;一些高頻樂器的聲音聽不好,會感覺有些“變調”。
老年人一旦發現聽力下降,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後積極採用治療及康復手段,不要認為“人老耳背、人老眼花”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不必去治療、康復。對老年人的神經心理項目測試表明:具有聽力障礙的老年人組,其調控信念差、心理感受狀態不良、有抑鬱傾向。這説明聽力障礙並非那麼“自然”,它同時會給病人造成心理創傷,從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大大降低其參與社會的能動性,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此外,在工作生活中要儘量減少激發耳聾的因素,從而推遲老年耳聾的發生。如降低環境噪聲、節制脂肪攝入、多食用含纖維素的食物、忌酒戒煙、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勞逸結合、堅持體質鍛鍊、避免情緒緊張和情緒激動、忌用耳毒性藥物等。(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主管技師 吳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