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3日專電(記者王敏)花樣迭出的賺錢手段,吹噓神奇的治療效果……違法醫藥廣告的騙術,讓四處求醫的消費者少了防備,有些消費者甚至還會不自覺地按照這些“專業指導”看病吃藥,最終貽誤病情。
記者日前從中國消費者協會獲悉,2008年全國消費者協會系統受理醫藥類消費者投訴10897件,其中絕大部分為通過免費義診、網絡、報紙、廣播電視廣告等途徑購買藥品,因輕信廣告宣傳中無效退款、包治或多少療程後治愈等承諾而上當受騙,其中95%以上的消費者投訴找不到經營者。
據了解,目前醫藥類廣告存在的主要騙術有:
——通過舉辦健康講座、産品推介、新産品上市、醫學教育等種種名義進行的所謂“公益活動”“免費義診”“老年健康教育”“迎接хх召開”等各種形式活動推銷藥品,一旦消費者覺得療效不好,沒有達到預期宣傳的效果時,很難找到經營者討個説法。
——盜用或冒用軍隊或國家醫療科研單位名義,或冒用某知名醫院的專家醫師等行騙使消費者上當。
——利用包治百病的“祖傳秘方”“宮廷秘方”,或自稱是“歷史上某名醫的後代”的假中藥配方,中藥製劑等行騙、欺詐行為有所抬頭。這些非法單位和個人抓住消費者對中藥不了解的弱點,兜售普通中藥或配方坑騙患者,謀取不義之財。
——非法行醫、見利忘義、打著國外醫療或美容機構採取高額收費治療疑難雜症或進行醫療美容、хх檢測等坑騙消費者導致嚴重後果的情況屢屢發生。
對此,中消協專家提醒消費者,有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通過科學的手段檢查病情,嚴格遵醫囑用藥治療。
同時,中消協專家表示,消費者切忌到非醫療機構或沒有醫療衛生部門批准手續的研究所、健康諮詢檢測機構等就醫,以免造成人身財産傷害。消費者要做好自我保護,注意保留證據,包括宣傳廣告、書面承諾或協議、産品説明、收費憑證等等,一旦發現上當或權益受損,及時投訴舉報、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