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9月19日專電(李熙慧)“稍微吃一點硬的東西,好像都卡在喉嚨裏,下不去。”福建省南安市的洪先生告訴醫生,他半個多月前感覺吃東西的時候好像總噎著,近日檢查後被診斷為食管癌。
經了解,洪先生家裏有吃腌酸菜的習慣,而且一日三餐,從來沒斷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胸外科陳椿主任醫師説,洪先生的發病與酸菜等腌製品中的亞硝胺慢性刺激有關。南安是食管癌的高發地區,10萬個男性中約有41個患者,10萬個女性中約有13個患者。
陳椿説,預防食管癌,關鍵是改變飲食與衛生習慣,不吃過熱、不吃腌制、不吃發黴變質等食物。
陳椿表示,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國家,也是該病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全世界每年食管癌新發病例約31.04萬,我國約16.72萬,佔了半數。
“食管癌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癌,福建省的莆田、福清、惠安、南安等沿海一帶都是食管癌的高發區域。”陳椿説。
福建沿海地區的居民,特別鍾情用腌制的酸菜、鹹菜、鹹魚乾等配飯,這些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亞硝胺是公認的強致癌物,從膳食中攝入亞硝胺的量與食管癌的發病率成正比。
“來自惠安的病人,身體內鉬含量都低於正常值。”陳椿説,這一區域發病率高,與當地土壤缺乏“鉬”這種微量元素有著密切關係,鉬是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的。
陳椿説,很多人愛吃燙的食物、喝燙茶,尤其在寒冷的冬季,火鍋成為很多人禦寒首選,認為這樣吃才健康,這是不正確的。
人體一般最適宜吃飯的溫度是10至40攝氏度。食物剛超過40攝氏度,對上消化道黏膜損傷比較表淺,人的食管黏膜恢復能力、再生能力很強,不久就能恢復。如果長期食用溫度很高的食物,尤其到五六十攝氏度,食管黏膜損傷不能及時恢復,很容易導致食管癌的發病。
“食管癌病人早期一般症狀不明顯,會有不同程度的哽噎感、胸骨後燒灼感、針刺感或牽拉摩擦樣疼痛等。”陳椿説,一般情況下,症狀過一段時間會自然消失,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再出現,常常被誤認為功能性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