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5日專電(記者仇逸)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隨著季節交替、氣溫逐漸降低,關節炎患者發病明顯增多。有關專家提醒,持續受涼和溫度反差,可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從而引起關節疼痛,秋冬季節防病對於中老年人顯得格外迫切。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骨科主任陳曉東教授指出,關節疾病包括關節炎、先天性關節畸形、股骨頭壞死等,是危害中老年身體健康的常見病。關節疾病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加重,許多患者忽視了早期的酸痛症狀,直到行走困難時才去醫院,無奈選擇手術治療,對生活質量和健康十分不利。
據有關統計,我國大陸的關節炎患者約有1億人以上,50歲以上人群中患有骨關節炎的比例很高。
專家提醒,秋冬季節寒冷潮濕,關節炎進入多發期,中老年人特別是關節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比正常人提早穿上厚衣服,避免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下工作生活,可包裹上棉布避免患處接觸涼風,均衡飲食,注意補鈣、維生素,控制蛋白質、膽固醇的攝入。專家特別指出,登山、太極拳、爬樓梯等運動均不適合關節疾病患者,應選擇游泳、散步、原地水平活動腰髖或四肢,避免關節過分活動或持重物造成關節勞累再損傷,急性發作期劇烈疼痛時應限制活動,局部熱敷、按摩、理療均可減輕症狀。
“對於那些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藥物治療無法緩解症狀的患者,可以進行關節鏡手術、截骨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等,人工關節置換術正在成為許多重症骨性關節炎疾病患者的優選治療方式。”陳曉東教授指出,如果發現關節疼痛、關節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等病情比較嚴重,還是應該求助於醫生。目前90%以上的人工關節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