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記者 劉奕湛)記者6日從“預防手足口病媒體溝通會”上了解到,手足口病常見於學齡前兒童,3歲以下的嬰兒發病率最高,專家指出,一旦孩子生病出現發燒或出現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醫。
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辦的以“防治手足口病,保護兒童健康”為主題的活動6日在京舉行,衛生部辦公廳、衛生部疾控局及相關專家介紹了手足口病病毒特性、家庭預防方法和護理措施、托幼機構的預防措施、如何早期發現等知識。
衛生部疾控局副局長肖東樓介紹説,手足口病每年5至7月是流行高發季節,截至2010年5月4日,全國已累計報告手足口病例427278例,其中重症5454例,死亡260例,下一階段將進入發病高峰期,防控形勢嚴峻。
北京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麗娟介紹説,患兒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7天至10天可自愈。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能會危及心、腦、肺等重要臟器,造成嚴重並發癥。成人一般不會發病,但也會被病毒感染,成為隱性感染者,傳播病毒。
她説,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家庭和幼兒園要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大人、孩子和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在飯前便後和外出後要用肥皂、洗手液洗手,居室要注意通風,勤曬衣被。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去人員較多的公共場所,並注意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河北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教授郭雙庚指出,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原以柯薩奇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多見。一些新的中成藥如連花清瘟顆粒,在體外實驗中證明對腸道病毒71型有明顯的抑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