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7日專電(記者 周婷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副主任于岩岩在世界肝炎日前夕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選擇乙肝治療方案,尤其是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選擇,應注重“療效、耐藥風險和安全性”三大要素。
于岩岩指出,慢性乙肝治療的基礎是抗病毒治療,選擇抗病毒藥物首先要看療效。乙肝病毒的持續複製會引起肝臟組織的炎症和損傷,由於現有的治療還不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所以需要選擇能夠強效持久降病毒的藥物,將病毒持續抑制在盡可能低的水平,從而持久穩定地控制病情,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進展。
二要看耐藥。一旦遭遇耐藥,不但導致抗病毒藥物失效、病毒反彈,患者還將在不斷加藥換藥的過程中承受不小的治療成本。調查數據顯示,一位患者在耐藥發生後的第一年需要額外負擔的治療費用約4000元。據于岩岩介紹,目前已上市的核苷類藥物中耐藥發生率最低的是恩替卡韋,初治患者治療6年累計耐藥發生率為1.2%。
三要看安全性。由於慢性乙肝治療週期較長,藥物的品質和安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選擇藥物時需了解其不良反應、臨床數據、使用經驗以及産品品質等,除藥物上市前的大規模臨床試驗數據外,實際臨床治療中的數據積累也是重要依據。
于岩岩表示,把握好核苷類藥物選擇的“三要素”,能夠幫助慢性乙肝患者盡可能減少由於療效不佳、副作用或耐藥等原因而導致的病情反彈,有助於患者增強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