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訴你,只要花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從孩子口中取點黏膜就能預知他能否成為下一個姚明或郎朗,以此儘早確定發展方向;或者從你身上擠一滴血便能查明你以後會得哪些疾病以便早防治;甚至只要像孫悟空一樣扯下根頭髮,就能幫你獲得一份完整的“人生説明書”,你信嗎?聽起來像神話吧,但這確實就是目前某些基因檢測公司廣告宣傳中最常用的噱頭。
對此,專家提醒,雖然基因檢測理論上可獲得個人的“生命密碼”,但要讀懂這部由密碼寫就的“天書”,光有規範的檢測手段還不夠,還需要依賴未來科學對各種基因功能的不斷破解,以及足夠能説明問題的樣本積累,才能完全讀懂這部“天書”。
“1990年啟動的國際人類基因計劃耗時10年,全世界6個國家的科學者聯手,耗資近二三十億美元,才于2000年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全部序列的測定。”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生物芯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程京説,現在只需花1000多美元,一天之內就能繪出某個人的基因圖譜,獲得一部具體的“生命密碼”,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要真正破譯這部“天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國內外有某些急功近利的基因檢測公司不但是芯片質量差,又沒有嚴格的流調和統計學依據便亂上服務項目,確實有“瞎出報告瞎解釋”之嫌。
“一個人只要在智力上沒有障礙,通過後天的訓練,獲得成功的機會更大。”針對某些天賦基因的檢測宣傳,程京認為,要防止不當解讀、輕易下結論。
有些人做了基因檢測發現自己有某些易感基因之後,産生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總覺得自己以後難逃某些疾病的侵襲。對此,程京覺得大可不必。易感基因跟致病基因是兩碼事,它只是説明攜帶者有一定的得病風險,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病。因為,在疾病的産生中,後天的環境因素起的作用更大,而基因只佔到發病權重的20%至30%左右。但懷疑有家族遺傳病者,通過檢測發現相同的易感基因後作為及早預防的參考,從飲食習慣、運動方式和心理調節等多方面的努力阻斷誘發疾病的條件,確實對避免或推遲發病有一定的幫助。
在國內外某些基因檢測公司的宣傳中,一旦檢測出某些“不良基因”,消費者還會被推銷購買産品以進行“個性化治療”。有公司建議“消費者”購買上 千 元“定制”的營養添加劑以修復受損基因,而事實上,目前還沒有能修復受損基因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