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嚴重嗎?會不會引發其他疾病?是不是把血糖降得越低越好?11月14日將迎來第十九個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緩。亞洲糖尿病學會副主席楊文英在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協會、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等共同舉辦的“一起做更多,控制會更好,糖尿病友的新防線”活動中指出,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低,公眾對於糖尿病治療還存在著很多誤區。
每10名成人即有1例糖尿病患者,中國已成為糖尿病死亡人數最高的地區之一。種種數據表明,控制糖尿病,控制血糖,刻不容緩。
我國血糖控制達標率不足三成
全球當前有近2億9千萬人患有糖尿病,如果不阻止糖尿病的蔓延,世界糖尿病人口在2030年前將達到4億人以上。與此相對應的現實是,目前中國有9000多名糖尿病患者,近1.5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有2/3的患者糖尿病沒有得到完全控制。
雖然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診斷率和治療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僅有不到1/3的患者血糖達標 。血糖達標率低不只是我國糖尿病防治的問題,也是全球糖尿病控制的一個難題。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數據顯示,在世界範圍內,當前已有近2.9億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佔90%-95%,但80%以上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無法被控制在7%以內。
大量研究已經證實,糖尿病並發癥與血糖水平密切相關。血糖越高,並發癥發生風險越高。2006年調查了中國30家三甲醫院專科糖尿病中心發現,嚴重糖尿病眼病、卒中等並發癥發病率持續升高。
多數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並發癥
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並發癥。
糖尿病的心血管並發癥包括冠心病、中風、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心肌病等。從心血管醫學的角度可以説,糖尿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
1型、2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冠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常無症狀,多支血管粥樣硬化常出現于缺血症狀和治療實施之前。大多數2型糖尿病有胰島素抵抗,常發生於胰島素抵抗的代謝危險因素是致動脈硬化性血脂異常、高血壓、糖耐量異常、促血栓狀態。糖尿病還可致動脈硬化性血脂異常,大多數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異常伴有胰島素抵抗。高血壓是已明確的主要危險因素,增加冠心病和中風的危險性,並與糖尿病腎病有關。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高血壓呈正相關,提示血壓升高也應列入胰島素抵抗。當高血壓與明確的糖尿病同時存在,常常是心血管並發癥的危險因素,包括腎病發生率升高。
血糖不是越低越好
在糖尿病治療中,僅以降低血糖水平為目標是不對的,血糖並非越低越好。
其實,低血糖是血糖達標的最大障礙,一次嚴重的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維持血糖在正常範圍內所帶來的益處,因此有高達19.2%糖尿病患者因為恐懼低血糖放棄達標。
一般認為,糖尿病患者血糖小于3.9mmol/L為低血糖。低血糖發作時的表現為發抖、心跳加快、頭暈想睡、焦慮不安、饑餓、出虛汗、視覺模糊、四肢無力、頭疼、情緒不穩定。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使用不當,血漿胰島素濃度有明顯峰值,不符合人體生理胰島素分泌,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過少,運動量增加,酒精攝入尤其是空腹飲酒,腎功能減退等都易發生低血糖。因此,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堅持血糖達標,另一方面要選擇適當的降糖藥物,才能安全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科學的自我管理是關鍵
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三大營養素: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應佔全天總熱量的50%-60%,主要來源為米飯、麵包、饅頭、麵條、玉米等主食。蛋白質是維持生命和組成機體結構的重要物質基礎,應佔全天總熱量的15%-20%,主要來源為瘦肉、魚蝦、蛋白、乳製品、豆類等食物。脂肪是維持機體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但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應限量攝入,佔全天總熱量的25%-30%,主要來源為動物脂肪、烹調用油、堅果等食物。
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時候是可以食用水果的,但應將水果的熱量計入每日總熱量內。水果可以在兩餐之間做加餐用,這樣既不至於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發生。含糖量相對較低的水果有:西瓜、蘋果、梨、橘子、獼猴桃等,香蕉、紅棗、荔枝、柿子等都是含糖量較高的水果。運動治療對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但是不宜參加激烈的比賽和劇烈的無氧運動,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恒。運動的時間應從第一口飯算起的飯後一小時開始運動,此時血糖較高,運動不易發生低血糖。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進行運動,時間和內容可靈活選擇。應避開藥物作用高峰,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對於體重正常的患者,運動所消耗的能量要等於飲食攝入的能量,對肥胖和超重的人要達到減肥的目的,運動消耗的能量應大於飲食攝入的能量。年量在70歲以下,無嚴重合併症並在注意控制飲食的人,一天的運動量消耗在300千卡左右為宜。運動時自我感覺周身發熱、微微出汗,但不能是大汗淋漓。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監測必不可少。自我監測是減緩和預防多種並發癥的有效措施。血糖監測時間為:血糖水平很高者,有低血糖風險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較好者)需餐前檢測血糖;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仍不餓能達到治療目標者應在餐後2小時血糖檢測;胰島素治療者,特別是中長效胰島素治療者需在睡前血糖檢測;胰島素治療已接近目標而空腹血糖仍高者需夜間血糖檢測;出現低血糖症狀及劇烈運動前後應及時檢測血糖。(亞洲糖尿病學會副主席、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楊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