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提醒:所有新生兒都需聽力篩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28日   來源:光明日報

    很多家長不重視新生兒聽力篩查,往往自行省略了這一項,殊不知,看似省事的做法有可能帶來更大的麻煩。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期,尤其是嬰幼兒階段,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兒童如果發生聽力障礙,不僅會導致聾啞、言語發育遲緩,還會造成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育遲緩,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所有新生兒都需聽力篩查

    所有出生的寶寶都應該接受新生聽力篩查,因為有的寶寶出生時看起來很健康,但可能在媽媽肚子裏就已經出現聽力問題了。

    寶寶出生以後,一般情況下父母難以在1歲內發現其聽力問題,多數孩子到了2歲至3歲不會説話時,才引起家長注意。如果出生後不及時進行聽力篩查就不能早期發現,以後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語—語言發育和認知發育障礙。如果2至3歲才發現寶寶有聽力問題的話,就錯過了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期,即使這時候進行干預,其言語-語言和認知發育水平仍會落後於同齡兒童。

    孩子出生後如果聽不清或聽不到聲音,在語言發育的關鍵年齡(3 歲以內)缺乏言語和環境聲的刺激,聽覺—言語鏈就會出現障礙,這樣會影響他們日後的言語—語言發育。輕者會導致辨音不清,重者會導致聽覺言語障礙,甚至會導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只有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才可以早期發現寶寶的聽力損失;給予及時干預和康復,減少其對言語—語言和認知發育的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聽力損失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熟睡後篩查保證準確性

    很多家長會問,為什麼要在孩子睡熟之後進行聽力篩查?其實主要目的是保證篩查結果的準確性。另外,為了保證篩查能夠順利進行,在進行聽力篩查前、篩查中和篩查後,家長的協助和配合有著重要作用。

    那麼家長應該配合醫生做哪些工作呢?具體而言,可以從篩查前、篩查中和篩查後三個方面進行説明。

    篩查前:

    1、認真聽篩查人員講解聽力篩查的意義和方法;仔細閱讀知情同意書並簽字。

    2、最佳的測試結果是在寶寶自然睡眠狀態時獲得。如寶寶煩躁、哭鬧會影響測試結果,因此聽力測試前家長應儘量把寶寶喂飽使其進入睡眠狀態。

    3、給寶寶換好乾淨尿布,使其舒適不哭鬧。

    4、給寶寶選擇厚薄適度的包被,薄則易受涼,太厚則會影響操作。

    篩查中:

    1、保持安靜,避免交談;關閉一切通訊設備,避免出現噪音。

    2、保持寶寶在篩查的正確姿勢,露出測試耳,避免遮蓋。

    3、測試時家長可將手輕輕扶按在寶寶肩部,使其有安全感。

    4、做完一側耳後,不要用力翻動寶寶以免驚醒,應配合醫生輕輕翻轉到對側耳。

    篩查後:

    1、認真聽取醫生解釋,未通過篩查者,按醫生指示去做。

    2、有聽力損失高危兒,每6個月接受一次聽力監測,直至3周歲。

    3、通過篩查者,定期接受兒保的聽力保健。

    4、平時注意防止噪聲、藥物等對寶寶聽力的損害。

    5、注意觀察寶寶的聽覺和言語發育,可疑有發育遲緩者,及時就診排除。

    寶寶聽力損失三跡象

    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的跡象,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

    1、聽覺反應遲鈍

    睡覺時異常安靜,很少被大聲吵醒;

    叫名字不回頭次數較多;

    對大聲有反應,對小聲不理會;

    對拍手關門聲有反應,對鈴聲不敏感;

    聽聲音時習慣將頭轉向一側。

    2、言語發育遲緩

    10個月仍不會發“ba ba ba”,“ma ma ma”等聲音;

    1歲半時仍不會説1到2個有意義的詞;

    2歲左右只會説1到2個詞,如“爸”、“奶”;

    某些音發不準,如“3”、“4”、“7”、“10”等;

    只會重復別人的話,不理解別人説話的內容。

    3、日常行為及交流

    平時性格暴躁,不聽指揮;

    平時較為孤獨,不願交流;

    別人和他説話,他不看別人;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問;

    反問較多,常把電視音量放大;

    唱歌或做操時,常合不上節拍。

    不同階段 不同保護

    聽力損失的病因較複雜,但至少有一半的聽力損失是可以預防的。做好婚育前的遺傳諮詢,孕婦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加強妊期和圍産期保健,使胎兒避免接觸不良因素,積極治療新生兒疾病等系列工作是預防聽力損失的重要環節。

    在孩子未懂事之前,家長如何幫助他們保護自己的聽力呢?

    首先,家長應了解與寶寶出生時聽力損失有密切關係的因素,具有這些高危因素的寶寶,3周歲前每6個月應接受一次聽力監測。包括耳聾家族史;宮內感染(如巨細胞病毒、風疹、弓形蟲、梅毒等);顱面部畸形;早産或極低體重兒(體重小于1500克)、新生兒嚴重窒息、嚴重黃疸;母親濫用藥物(如慶大黴素)和酒精、母親糖尿病;染色體異常以及一些與感覺神經性或傳導性耳聾有關的綜合徵等。

    此外,有些寶寶在出生時並無聽力損失,但由於各種後天因素,如感染(如腦膜炎、腮腺炎),外傷,使用耳毒性藥物等也可出現聽力損失。而有的寶寶因嚴重疾病而長時間住新生兒監護病房,也可出現遲髮型或進行性聽力損失。有的遺傳性聽力損失也可發生在嬰幼兒期或青年期。因此,寶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家長應該注意避免上述因素的損害,並密切注意寶寶的聽覺和言語發育情況,可疑聽力有問題應及時就醫。(北京同仁醫院 韓德民 黃麗輝 恩暉 鄭妍)

 
 
 相關鏈結
· 衛生部出臺最新版《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範》
· 衛生部在17個省份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干預"項目
· 孕婦缺少維生素會增加新生兒體重過輕風險
· 專家提醒:新生兒洗澡時間不宜過久
· 新生兒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