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7月27日專電(記者 閆平)針對近期遼寧省個別地區發生食用織紋螺中毒事件,大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市民,謹慎購買和食用織紋螺等高風險食品,一旦誤食織紋螺後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症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注意保留好剩餘食品和吐瀉物,並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
同時,大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各餐飲服務單位不採購、不加工和銷售織紋螺等高風險食品。
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有些地方還稱作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其外形特徵為尾部較尖,螺體細長,長度約1厘米,寬度約0.5厘米,殼面常具有1-3條紫褐色或紅黃色螺帶,肉體為淡黃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織紋螺本身並無毒,其致命毒性是由於織紋螺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而被毒化,使織紋螺體內産生一種名為“石房哈毒素”的有毒物質,5-9月份為毒性高發期。
近年來,由於海洋環境受到污染,“赤潮”頻發,使織紋螺體內“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人食用後會因神經傳導中斷而中毒,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經檢測,該毒素對人體的經口致死量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説,一顆小小的織紋螺就有可能致人喪命。據不完全統計,自1985年以來,我國共報道織紋螺中毒事件55起,中毒人數433人,其中4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