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9月26日專電(記者 楊躍萍)心臟性猝死是突然發生的因心臟原因的死亡,被稱為“心血管病的第一殺手”。那麼,心臟性猝死有“先兆”嗎?如何預防心臟性猝死呢?
在“世界心臟日”前夕于昆明啟動的第三屆“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宣傳活動上,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戴研介紹,最新研究表明,80%的心臟性猝死者在事發前會有“先兆”。
她介紹,許多心臟性猝死者在發生心臟驟停前,有數天或數周甚至數月的前驅症狀,諸如心絞痛、心跳不規律、頭暈、胸悶、極度疲乏感及其他非特異性的不適症狀,患者對此應引起重視。但這些前驅症狀並非心臟性猝死所特有,很容易和其他疾病的症狀相混淆,因此患者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並了解相關知識提早預防。
戴研介紹,從淩晨到上午10點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心臟性猝死發作時,患者主要表現是意識喪失,驚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皮膚出現紫紺、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一旦發生心臟性猝死,在場人員必須立即就地搶救,病人才有起死回生的希望。若超過5分鐘仍未施行有效的心肺復蘇,病人將失去生存的可能,即使搶救成功也會造成腦損傷,變成植物人。
另外,心臟性猝死的誘發因素是多重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不良飲食習慣、不良生活方式、工作或精神壓力大等都是心臟性猝死的誘發因素。戴研介紹,定期體檢,戒煙限酒,選擇清淡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經常給自己減壓,以及生活有規律,按時起居、定時進餐、適量鍛鍊、適當休息、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熟悉家庭周邊的醫院分佈情況以便及時獲得急救支援等,有利於預防心臟性猝死。
第三屆“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宣傳活動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辦,美敦力公司共同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