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27日專電(記者 婁辰)秋冬季節是中風高發季節,半數以上患者在此段時間發病。山東省中醫院腦病科專家提醒説,中風有先兆,一旦發現“危險信號”,應及時就醫。
中風又稱腦卒中,這是一種以腦組織缺血或出血性損傷症狀和體徵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腦血管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點,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
專家解釋,秋末冬初天氣由涼轉寒,氣溫、氣壓變化劇烈,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常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血液循環的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腦部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高。此時,血小板也易於凝集而形成血栓,因此極易導致中風的發生。
山東省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孫立軍説,中風發作前往往有很多先兆,如突發的單眼或雙眼看不清東西,面部或單側肢體麻痹、無力,吐字不清,頭暈頭痛等症狀,一旦發生上述先兆,常預示著可能發生腦卒中,應及時就醫,不可延誤。由於中風先兆一般持續幾分鐘便消失,極易被病人忽略。
專家介紹,中風發生後的3小時是救治的黃金時間,對病人的康復會比較有利,超過6小時,病人的致殘幾率會增加。家屬應及時將病患送到設有神經內科的醫院,以便儘快開展規範治療。
我國是中風高發的國家。據衛生部統計,全國每年有200萬-250萬名新發腦血管病患者,其中11%是中青年人,而且還有繼續年輕化的趨勢。2008年公佈的我國國民第三次死因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國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