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5月27日專電(記者 淩軍輝)“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吃飯喝水,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吃飯喝水,因為吃飯喝水不僅是要解餓解渴,還要吃得科學、喝得健康!”由國家糧食局舉辦的“愛糧節糧大講堂”26日在南京舉行,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鞠興榮教授以《合理膳食,科學消費》為主題,教大家合理飲食,科學吃飯喝水。
“人的壽命60%取決於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了衣食住行、行為嗜好、精神世界等因素。”鞠興榮説,合理飲食要堅持十個基本準則:一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二是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三是每天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四是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五是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六是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七是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八是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九是飲酒應限量;十是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從健康標準出發,每人每天攝取食鹽不應超過6克。但根據調查,中國人均食鹽消耗已高達每天12克,北京、天津地區甚至高達每天23克,算得上典型的“重口味”。鞠興榮強調,這個6克的限量裏還包括了隱性鹽,如醬油、醬菜中所含的食鹽,所以每天實際消耗的食鹽數量比6克這個標準還要低些。
關於飲水,鞠興榮説,除了每人每天飲水1200毫升之外,為了達到更好的飲水效果,要做到少量多次,主動飲水,不要等口渴以後才想到喝水。“白開水是最符合人體需要、也是最安全的飲用水,不要迷信那些‘概念水’,如所謂的富氧水、納米水、離子水、磁化水、生態水等,它們有多大作用並不確定,更多的屬於商業炒作。”
鞠興榮還就老百姓日常生活裏存在的誤區進行了特別説明,比如,柴(土、笨)雞蛋並不比籠養雞蛋的營養價值更高,魚翅、鮑魚的營養價值其實跟帶魚、田螺差不多。